编者按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三年基层历练,让很多大学生村官从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乡村的天使。如今,又一批“乡村天使”将告别村庄,奔向新的人生旅途。离别之际,再一次打量相伴多年的村庄,回顾自己初涉基层的经历与成长,眷恋与不舍的情感在期满村官的心中涌动。让我们听听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几位即将离任村官的心里话吧,如果把他们的表白比作一首歌的话,歌名也许可以叫做《盛夏里,真情难说再见》。
村里温暖氛围打开我的心锁
袁梦银
关于我为什么要当大学生村官的质疑,一直贯穿着我村官生涯的始终。3年来,不断地有人问我:“一个研究生,为什么当初到农村工作?工资不高,条件也不咋地。”问的人当中,既有真心关爱我的老师和同学,也有一些认为我犯傻冒而不解的亲戚朋友,自然还有一些妄加揣测的好事者……
对不同的人,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时候,在回答他们质疑的同时,我也在暗暗问自己:一个研究生来当村官,真的亏了吗?细细品味这3年的点点滴滴,我惊喜地发现,3年的村官经历,给予我的馈赠,要远远超过我的付出。因为,在赵全营村,我不仅仅是一名村官,更是村里人的朋友、孩子……
在这里,我的工作方法和办事能力大有长进。村里的叔叔阿姨们都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非常耐心地告诉我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应当怎么与村民相处。而这对于一个刚出校园的青涩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由此,我与村民的关系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不仅仅只是一个外来的大学生了,而变成了赵全营村的一分子。每当我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村里的大小胡同巡查时,总会有村民热心地拉着我讲话,邀我去家里歇一歇,而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好鼓励。
在这里,我的性格变得很阳光。从小到大,我是一个沉闷的人,日常就喜欢一个人宅着看书、写字、生闷气,是村里人的温暖氛围,打开了我的心锁。
记得刚到村里不久的一个下午,天气很闷,我蔫蔫的,工作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来。这时候,走廊上传来了村委会赵主任粗犷爽朗的歌声,随后,坐我隔壁的村干部郑姨也应和着唱起来。渐渐地,村干部们都加入到合唱当中……这让我惊讶万分。原来,村干部们是如此洒脱、有趣、多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般古板。跟着唱完一首歌,人顿时精神轻松了许多。再后来,村干部们在工作之余,还教我打腰鼓、唱快板,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人也变得活泼起来。
离别总是太匆匆,太不舍。走之前,年过六旬的郑姨,亲笔写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我眼中的赵全营》,作为临别礼物赠送给我,“记住你在我们这儿的故事,记住我们大家的这份感情”;村民赵叔给我讲了很多村里的历史故事,希望我以后有空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而代姨、丁侠的话语里带着些许遗憾:“你走了,我们好多事情没有着落喽!”
是呀,我要走了,以后又有谁来教我办事技巧,谁来领我感悟人生百态,谁来对我嘘寒问暖,谁来教我做烙饼……
我相信,虽然我离开了,但是赵全营村的3年时光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作者为赵全营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