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村官日志:让青春在为民服务中成长
2017-05-15 14:30:00

  “突突突……”早上7:10分,听到楼下响起的摩托轰鸣声,我就知道是我们漏邑村党总支段必胜书记来上班了。

  今天是5月12日,天气晴朗。按照工作计划,党总支段必胜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杨跃春主任要带我到漏邑北村“走家串户”,挨家挨户验收化粪池,看看七大行动“两污”整治工作推进如何。7点半出发,先来到农户老李家,段书记一边跟他拉着家常,一边仔细查看起厨房、卫生间以及院子化粪池的角角落落。看毕,发现了问题,段书记向老李谈起了自己的看法:“老李,你修建化粪池很有积极性,可位置建得有点高,离厨房和卫生间的距离又有些远,污水很难流进来。你不妨在旁边重新建个小池子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样,我画个草图给你看看要具体怎么搞。”朴实的老李拾掇了张小桌子,看着段书记一丝不苟地画起来。我在一旁忙拿出手机“咔嚓”照相,图片配上文字迅即发到镇上工作交流群里。

  走访完农户,已是正午2点。回到办公室,我打开电脑正准备操作综合服务平台业务,一位光着膀子、挽着裤腿的村民突然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看到我在,便扯着嗓子、操着一口浓浓的白族方言反映起了问题。我被他急匆匆的架势吓了一跳,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我,又很听不懂他的方言。但我很快调整了思路,平定了心态,在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后,劝他用汉话慢慢给我讲述。他喝了几口茶,心情缓和了些,用汉白混杂的语言说起了他遭遇的烦心事。这回我听明白了,原来是他家的地基比邻居苏家的要低,每逢雨天,他家的地基会被从苏家顺势流下的雨水浸泡,久而久之,地基软化受陷,矛盾因此产生。了解了原委,我立即打电话把苏家人请了过来,将自己掌握的土地政策法规当着两家人作了解释说明。随后,请求段书记陪同我去作实地勘查。查验完毕,我向两家村民提议,在两家过渡地带修建简易排水渠来化解矛盾纠纷。由于我的讲解耐心、态度温和,提议被他们采纳,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村官就像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每天处理的事务平凡而又琐碎,很难与轰轰烈烈的功绩沾边。但正是这样的岗位,直接关系着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能否落地见效,村民们的合理诉求能否妥善解决。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锻炼的熔炉。扎根农村,让我时刻感受到的,是服务的价值、生命的踏实、青春的成长。(作者单位:大理市上关镇漏邑村委会)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杨敏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