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在理想的道路上追梦的人,我们的生命,叫做奋斗。我们当扬起思想,激情洋溢,用青春去发声,用奋斗去开拓我们的生命。
一、 励志篇
"久有凌云志,誓考党校研",这是一名大四青年学生为考研而激励自己的青春诗作。每次读起这首《水调歌头》,都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自己面对的是大海,手中握着的是航帆,心中载满的是对海天相接处充满期待的那一船斑斓。
作为一名大四的青年学生,考研是我大四学年的全部意义。在"考研"和"工作"之间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去"考研",习总书记曾激励青年一代: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在我看来,二者之间就是"磨刀"和"砍柴"的关系,想要"砍好柴",就要"磨好刀"。这是最朴素的考研哲学,也是最寻常的生活哲学。
"久有凌云志,今考党校研。十载寒窗苦读,为求强国路。为梦欢歌起舞,又题诗词言志,华韶无限好。执笔画江山,泼墨写流年。
恰少年,寒暑奋,志毅坚。家徒四壁,一腔热血怒考研。卧薪尝胆明志,破釜沉舟自强,君子不能屈。有志当尽力,莫负少年头!"
青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旅途。青春有时也挺可惜,故事的结果并不都是美丽的童话。当所有人都看好我的时候,我却没能够顺利起飞,在考研之路上狠狠的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好啊,让我有了另一个心境去看待生活,也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骄傲和浮躁。
还记得春节过后刚出成绩的那会儿,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人生走到了低谷,感受到哭也一种幸福。在那种脆弱的心境下见不得一点伤感,看到妹妹生病时的表情,听到爷爷讲年轻时的故事,我都忍不住想流眼泪。这种心境也就持续了三四天,家人朋友用各种方法安慰我,让我脱离了那种"美好的"感觉。我开始有说有笑,但失败的阴影还是不能完全消去,这种状态让我更加励志,我决心要考选调生,去安抚我每一根志向远大的神经。我当时最怕的就是失业,这也令广大毕业生最头疼的事。我能想象的得到,如果我失业了就无法面对家人,还会让家人无法面对亲戚邻居,甚至他们会拿我的境况跟别人家的孩子去互相比较,这对一个毕业生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寒假还没来得及结束,我已匆匆回到寒冷的校园备战公考,空荡的宿舍楼里零星的有些许灯光,让我感到了孤独寂寞,不禁想起祖父当年闯关东的励志故事,祖父只身一人带着30块钱和一包煎饼去东北闯荡,那近乎是全部的家当,买火车票就花了20多,那段艰苦岁月让人学会了坚强。我想当年祖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也是无以言表的孤独与寂寞,和先辈们相比,我们有的是幸福。在这种自我暗示与激励的调节下,我如愿考上了山东省选调村官。
二、毕业篇
"当年青春好相逢,临大花最红。踏遍六千三百亩,离别情深,不尽许多苦。"(《虞美人·送别》节选)
毕业,是激情燃烧的季节,是青春岁月里最深刻也是最难忘的记忆。是可谓:时光易走梦难醒,总有岁月说不完。曾几何时,我就站在这酷似布达拉宫的图书馆门前来报到,与临大携手共同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之后,却再没了来时的轻浮,明义楼上的教室里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忆和祝福。
"四载青春明义楼,去时不与来时同。君行万里莫相忘,直待临大复相逢。"(《忆临大》)
复相逢啊,毕业聚餐会上我们就商量着毕业5年或者10年全班都要回来聚一聚,来看一看校园里的碧水蓝天,看一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看一看师生们熟悉的笑脸。大家都说一定会来,不来不配做临大人。说的是那么坚决,但话语间弥漫着一丝伤感,或是对母校的不舍,或是师生同学情谊的珍重,最终都是对青春的那一抹粉红色的眷恋。
"同学相逢几时日,此去空余寂寞香。梦回临大千千遍,唯恐不是临大人。"(《忆临大》)
聚散就是这样匆匆,总感觉像冬天还没有坐暖就离开的木板凳。总忘不了,那四年奋斗的青春和教室里30张忙碌的身影。
三、能量篇
期待着,期待着,迎来了7月27--一个村官"走马上任"的美好日子。今年暑假,我顺利从临沂大学毕业,来到曲阜市息陬镇三张曲村任职村支部书记助理,踏上了选调大学生村官的新征程。我开始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向村官这个角色转变,从书圣和智圣的故乡临沂来到了孔孟礼仪之乡济宁,400里路带着欢喜,越走越有激情,越走越发豪迈。仿佛自己又一次面对大海,这次我要在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浩瀚之海里补充"文化自信"之钙。
"年少不知离家愁,壮志豪情在胸中。至死不渝心许国,投身革命即为家。"(《言志》)
带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革命热情来到基层,想想自己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可以头脑如此发热到对这片乡土有那么多的激情。当初的步伐豪迈而坚定。
"婚姻事业两茫茫,梦无尽,何忧伤?为民着想,到处是冯唐!卧薪尝胆功名路,家万里,客他乡!"(《江城子》节选)
刚来到基层,难免会有些不适应,现实和理想是有距离的,基层就是基层,你不能指望它有都市里的安逸与闲暇,也不能对它的衣食住行有太多要求。但我很快就被圣城曲阜的自然、人文环境所感染,这里的环境很好,有蓝天白云,有绿水青山,这里的同事很热情,人文气息非常浓厚,让我有种家的感觉,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乡土人情,被这座承载了两千年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圣城里的人和事所感染。
息陬(zōu)镇,位于曲阜南部,有"古韵息陬·高铁新城"之称,是《春秋》著处,也是高铁站驻地。"息"即休息;"陬"是"村落"、"地方"的意思,故"息陬"在我看来就是"诗意的栖居之地"、"养精蓄锐的地方",我要在这里快乐成长。我平时的时间大多在镇里的乡镇建设服务站工作,村里如果有事情安排就回村里忙活。这段时间我保质保量认真完成镇上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三张曲村编修《村志》,深入基层,去贫困户家里调研,去帮他们做一些比如聊天、打扫卫生这样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参加工作后这段紧张而有序的时间里,我仍然秉持着品学兼优的优良传统,每天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凭借《以群众路线解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之困》代表临沂大学参加了由山东省委党校指导,山东省共青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寻找青年政治佳"节目,获得了全省两个一等奖之一,被评为"理论之光网青年理论"频道的评论员,还获得了济宁市团委主办的"纪念长征80周年知识竞赛"二等奖、山东省住建厅主办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人员"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的结业证书,且两期均被评为"优秀学员"。
"愿君惜取少年时,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勤苦终身事,人间正道出三更。"(《劝学》)
我现在身处基层,事情虽不大,但总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情不大芝麻小,问题堆里出能人。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黄土地当战场,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我终身奋斗的目标,到人民群众中去施展才华,去建功立业。为人民服务,就要把服务做好,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让每一位历史的创造者都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去做一个具有主人翁意识的新农民,用新思想去点亮新农村,照亮中国梦。我也要不断补钙,不断学习和开拓新思路。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奋斗。你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你的坚持,你的坚持在哪里,你的价值也就在哪里。最后,一首《诉衷情》送给自己的理想,也送给每一位有理想的人。只要我们怀揣理想,认清路的方向,就不要害怕距离的长短,因为你终将到达。
"当年壮志不回头,报国赴息陬(zōu)。一心江山社稷,未曾有他求。
精图治,民安乐,青史留。百年过后,一抔黄土,夫复何求!"
注:文中诗词皆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