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宿迁表达“怪好的”
2016-10-14 14:15:00

  方言,应该是中国文化传承里最生动活泼的了。在网上,用方言唱歌、用方言诵读、用方言讲笑话,热热闹闹,一片沸腾。甚至还有人专门出方言考卷引来一大帮人跃跃欲试直到被虐得心服口服。

  乡音,宣示着一个人的原始归属。作为一个异乡人,面对叽里咕噜的方言大概都会有发怵的情绪吧——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说什么……无意中闹个笑话等反应过来又是欢笑又是泪。

  宿迁,就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都赖着不走的地方,一个苏北小城。我想讲的宿迁表达就是宿迁方言。至于它属于什么官话哪个片区,喜欢翘舌平舌还是卷舌,什么音又分不清楚了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想讲的,这些太专业太为难我了。我想讲的是它的用词,它的表达,这个才好玩儿呢。

  第一次撞上宿迁话是一个傍晚,在等公交车的时候,一个老太领着一个6岁小女孩,小女孩吵嚷着饿了。我主动拿出包里的饼干给她吃。老太一口一个大姐叫着我。“大姐你去哪儿?”“大姐你是做什么的?”哈!我给你孙女饼干吃,你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竟然还叫我这么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姐!后来才知道,大姐在宿迁话里是一个尊称。

  再后来下村走访时着实发现这个“大姐”的妙处,不管是阿姨、大娘、大婶、奶奶、姐姐、还是小妹,只要是女性,一律大姐,真少了不少猜测年龄和辈分的纠结,又省去了怕叫老了又怕喊小了的麻烦。万金油,方便又好用。

  常骑车在村里转的黑脸大爷每次看到我都和同伴介绍我“这大姐好!这大姐有文化!这大姐……”真好。

  给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的时候,给村支书打电话,请他们开会时把村子里受捐的学生一并带到镇上。电话那头某个老书记向我确认“就是把他们牵来,对吧?”“牵”来,一个牵字,电话这头的我,笑喷了!怎么能说牵人呢?!JW煞有介事地告诉我,是因为以前的人穷,家里有头驴就是宝贝,富农牵着驴四处显摆,后来“带着孩子”就叫“牵孩子”了,表示孩子是个宝贝。JW的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又好像很无厘头。管它呢,反正很有意思,我姑且信了。DUDU说现在很少有人说牵孩子了,她都还没有听过,更多的表达是“牵车子”。

  在宿迁,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搁哪?”“俺搁家了。”这可不是在说某样东西的所在,而是在说人。普通话讲就是“你在哪儿?”“我在家里。”“搁”在这里主动变被动,说话的主人公把自己当成了物品,听起来好有趣!

  ——我,把我自己搁在了家里。

  宿迁人夸赞一个东西会说“怪好”。怪,形容词变做副词,这一变真是大大加强了赞美的语气!我的理解就是,令人感到奇怪的好,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好到我都吃惊了!这个“怪好”真是怪好的!可是,这还不是巅峰,只是不孬而已。“还可”在我看来已经是好评了,在宿迁人口中也只是中性评价而已,如果他们想表达最高级别的赞美会说“恁好”。当然不止这些,就连吃一桶好吃的爆米花,宿迁人都会来一串吃的感受表达——得味、吃pen(四声)香、吃的实在也自、吃嘛滋嘛滋的……

  真妩媚。

  而我只能说出:真好吃。单调又苍白。

  很多人觉得乡音土,方言就像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如果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也一度私以为如此。以宿迁话为例,用普通话来回望乡音,如此好玩儿!如此丰富!如此可爱!

  趁着在宿迁,我一定要多学几句。恁好!(作者为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乌小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