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荷诉吾情
2014-11-17 16:36:00

  故乡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四下能蓄水的沟渠不少,我独爱屋前的一方荷塘。那几乎就是我儿时的乐园,除了能戏水,更有小池里的荷花让我流连。整个夏秋时节,从荷叶初发到莲蓬成熟,池边留下我无数的足迹,还有一串串的笑声。

  上小学时,每天上学下学,一条小路傍池而过,我于是便能每天看着小荷快乐地成长,期盼着它早日开花,尽快结果,好让我能品尝到甘甜的莲蓬,雪白的莲藕。初识字,学会背书,便会用童稚的语调一遍遍地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记得当时的书本没有彩印本,只有黑白的插图,我就用我的彩笔,将荷花插图描成彩色,还因为上课分心,被老师惩罚,但有荷花相伴,我觉得童年幸福而又快乐。

  初中离家较远,每天中午在学校吃饭,只能在放学路上匆匆地瞥一眼小池里的荷叶,不经意的回眸中,小荷一天天长大,开花,结出莲蓬。当我读到周敦颐的《爱莲说》,读到文中咏荷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对荷花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原来,荷花居然与人的品性息息相关。老师告诉我,《爱莲说》是周敦颐于1068年在南康郡守任上写下的。他在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阵阵馨香扑面。周老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浊,写下著名的《爱莲说》。今天,星子县还有莲池的遗址呢。于是,我就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到那里看一看,亲手触摸一下赏莲亭,为我心目中的大作家的伟大胸襟而折服。

  大学是在合肥读的。其名虽不若北上广深,历史虽不久远,但文化底蕴深厚。尤其让我着迷的,是随处可见的莲池与含苞待放的莲花。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也流连于花的海洋中。在校园池边吟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从诗中体悟古人淳朴而又热烈的情感。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哦,原来小小荷花居然如此精彩,它背负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

  毕业后,我在一个位属山区的小乡镇,当上一名大学生村官,每天过着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从民政救助到危房改造,从发售彩票到清洁家园,到处都留下我的足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来到陡山两年了,渐渐地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似乎我一直是这里的一份子。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通过与领导、同事以及老百姓的接触,也使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时候,也怀疑自己的选择,从繁华的省会合肥来到偏远的山区小镇,过着名为村官实为“管村”的生活,值得吗?彷徨中,我在荷花池边踟蹰,满池的的荷花尽情地怒放,绽放生命的华章。从摇曳生姿的荷花中,我找到了答案:也许我做不了牡丹,富贵荣华,国色天香;也许我做不了菊花,隐居一隅,独善其身;那就做荷花吧。用我的一片叶,奉献一片绿;用我的一朵花,奉献一段香;用我的一杆茎,奉献一腔情!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陡山村书记助理 刘安洋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