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大学生村官的禁烧日志
2016-06-29 10:55:00

  “老魏,你收到镇上发的禁烧短信了么?”“收到了,我签保证书的时候还专门问了问人家包村的来,人家说监督举报有奖哩。”村里人看着日渐饱满的麦穗,拉着闲呱。5月中旬以来,村里的喇叭天天广播禁烧政策,镇上的宣传车每天都上村过来转悠,还有镇上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同村民签订禁烧责任书。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夏季秸秆禁烧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5月28日 多云 星期二

  “小宋,镇上今天开秸秆禁烧的誓师大会,村两委的都去,你也跟着一块去。”王鲁镇闫庙村党支部书记宋忠良一大清早打来电话。

  来到会场,翻看了《王鲁镇2016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同窦闫李村的村干部王玉章聊天时,了解到今年镇上禁烧共印发《农户承诺书》16000余份,《农机手承诺书》10000张,悬挂条幅300条;再联想到沿街各村悬挂的宣传条幅,不禁为此次禁烧的阵仗感到惊奇。

  散会回村的路上,正好碰上学生放学,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同家长们说着秸秆禁烧的事情,一问,原来是镇上组织王鲁中学和各小学开展“禁烧宣传周”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

  回到村里,看到村里从镇上领回来的帐篷、应急灯、扫帚、叉子等装备,村两委和组长们都换上了禁烧服装、戴上了禁烧绣箍,真正意识到禁烧真的来了。

  6月4日 晴 星期六

  看着黄橙橙的麦穗随风飘曳,丰收的喜悦不禁让人喜上眉梢,但面对蔚蓝天空下涌动着的金色麦浪,村里干部们是既欢喜又忧愁,2000多亩的麦田,大家的禁烧压力可

  想而知。今天,镇上的包村干部陆续到村里驻扎守点了,宣传巡逻车也比以往更加密集,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巡逻,镇上的领导每天也在各值守点来回巡查,他们的认真值守大大缓解了村里禁烧的压力。

  听村里老人说,过去麦秸都是好物件,谁家收了粮食都要当宝贝似的屯在家中,哪里舍得扔,烧锅做饭时抽出那么一点,用不了还要再放回去。时事变迁,谁又曾想过去宝贝似的麦秸,如今却成了村民和镇村干部头疼的大难题。

  下午三点多,一条短信传到了手机里,本以为又是什么广告短信,打开一看,原来是镇政府编发的一条禁烧举报电话,“秸秆禁烧,人人有责!点火一处,罚款二千;举报一处,奖励一千。举报电话XXX”,这个方法既能够组织发动全镇的群众参与到禁烧工作中来,还能威慑到那些蠢蠢欲动的个别人,看后不禁为镇上的工作人员点赞。

  6月7日 阴转小雨 星期二

  一大早到了村里,碰到村里的老党员郝大法扛着叉子到地里做活,郝老汉开玩笑地说,“往年这时候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现在早晨起来出来溜达,也不用捂鼻子了,空气一好心情也畅快了。”

  郝老汉今年60多岁了,他见证了麦收从纯人工到机械化的发展,原来麦收的时候农田里全是挥舞镰刀的农民,那时每个村都有一处打麦场,刚开始用石磙轧麦子,后来用打麦机,现在方便多了,用收割机直接在地里就可以把所有的麦穗脱粒了。

  今年的天气不太给力,郝老汉家的两亩多小麦因为家中有事一直没来得及收割,这也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万幸的是,了解到郝老汉等农户收割难的问题后,镇上和村里及时联系收割机帮助他们完成收割。

  能够收获粮食,就是生活幸福的保障,在村里的老人眼里,麦地—小麦—面粉是家庭一份珍贵的载体,更是一种特别的记忆。

  6月11日 多云转阵雨 星期六

  麦收得看“天公”的脸色,由于阴天的缘故,收割后的麦子无处晾晒,这让已经收割完麦子的农户心情比较低落,而预报夜间有阵雨的消息,让还未收割的农户心里着急起来,禁烧队员们也没有因此感到丝毫轻松。

  如何尽快地组织村民抢收、抢割、打捆成了头等大事,这时急需的收割机、灭茬机、打捆机在全县都抢割的大环境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面对这种情况,镇上的书记、镇长亲自调度,挨个村打电话联系机械,在地头上亲眼看着机子进了麦地才放心离开。

  天公还算作美,前半夜并没有下雨,午夜时分,借着月光,看着机子一台台从田间撤走,留下的是饱满金黄的麦粒,让人们心中装满丰收喜悦。

  6月14日 晴 星期二

  臧克家说过,“吃大苦,得大乐。”

  昨天,村里麦田地的秸秆已全部打捆完毕,半个月的昼夜奋战,让我这个禁烧菜鸟收获颇丰。

  第一次参加三夏生产,第一次参加夏季秸秆禁烧,看到的是镇村上下劲往一处使的干事精神,感动的是村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收获的是低调认真的工作态度。

  写日志的初衷:就是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下镇村基层在禁烧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了近一年时间,既体会了农民的辛劳,也理解了基层干部的不容易,希望能有更多有益的探索,让乡村的禁烧变为不愿烧。(作者为山东鱼台县王鲁镇闫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宋昊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