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绽放青春,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
2016-06-16 09:37:00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2015年的10月1日,我哼着熟悉的旋律,裹着还没有褪去的象牙塔气息,满怀着对新农村建设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天宫寺镇孙各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进村伊始,陌生的环境、怀疑的目光以及不知所措的工作和背井离乡的孤独,使自己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一度也因为现实和理想间的差异,迷惘浮躁、灰心丧气。然而,一年过去了,我脱掉了稚气、去除了浮躁、克服了羞涩,回忆起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

  我们要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作家魏巍曾称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可爱的人”,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更要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场上“最可爱的人”,成为广阔农村天地里,让老百姓们备感亲切的“最可爱的人”。

  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就要求我们有平和的心态。在农村工作,会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我们和他们交流起来难免也会有一些困难,很多时候会遇到许多误解和委屈。但作为村官,只能压住心中的火气,学会打磨自己,清磨掉学生时的稚气,打磨掉社会青年的怒气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去争取大多数人的认可、多数人的支持、多数人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农村工作中游刃有余。

  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更要求我们有端正的态度。既然了选择到农村来,就要能够入乡随俗,形成农村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态度,在农村工作就要适应农村的琐碎,打破8小时工作制的束缚,作为村官主要工作在村里,而村干部既要管村里的工作,又要忙家里的生产,所以不会有人时刻指导你的工作,老百姓的事情更是时时耽误不得,因此我们大学生村官就要有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鞭笞自己形成“白加黑”和“5+2”的工作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队伍中老百姓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战斗力。

  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不只是解决农民的温饱,方便百姓的生活,还要在工作中供应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让新农村保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有时候精神的共鸣比经济上的帮扶更为迫切。我们不仅要多为百姓做好事,谋实事,还要弥补农村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改变农村精神文化的匮乏的落后局面。

  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享受农村的本色醇美。在农村工作,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小时候听着童话世界里的幸福,嘻嘻哈哈地用手指指着书上的图画,用力地把手垂下去。长大了,听着淳朴乡村里的美丽,平淡朴素地用眼睛录下村里的美景,用眼睛享受其中的快乐。总喜欢细细地观察落叶凋花,总喜欢淡淡闻嗅木椅古香,即使没有心中的那条夕阳下的小道,也可以心驰神往地穿梭于其中。总被早起鸟儿的歌声吵醒,然后用脚步丈量生活和工作的距离,不经意间街头巷尾就洒满了我阳光般的微笑,叮铃铃的车铃表达了我对大伯、大爷们最亲切的问候。就这样子平平淡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即使没有叶摇花香的环境,却依旧知足地享受着风爽日暖的早晨,享受着广袤农村赐予我们的一切。春华秋实,激起农民心中的喜悦。又到六月,除了农村娃对高考一度跃龙门的渴望,还有家家户户对麦田丰收的祈盼。似火的骄阳,金色的麦浪,在这个民风淳朴的乡村里,会有多少人明白,这才是最享受的生活呢?故而我说,只有扎根农村,读懂农民,才能享受乡村的纯美,才能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大学生村官这个工作,爱上了农村这片沃土,不管是在办公室整理文件还是到乡村田野与大家交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每一次跟老乡们的交流,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每一次进村都像回家一样亲切。

  时间的齿轮转个不停,当我们不再向往钢筋水泥中格子间里的安逸,或许我们也会有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海棠花未眠”的发现,又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我们还年轻,我们仍有梦。让我们绽放青春,做新农村“最可爱的人”。(作者为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天宫寺镇孙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邢志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