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扶贫先扶志之扶少年之志
2016-03-07 17:47:00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一步落实,我也自感拥有了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但是,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除了看到很多贫困户在积极的想脱贫、要脱贫外,仍有一些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在走访过程中,我甚至还接触了一些还在劳动年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他们完全可以靠劳动创造财富,却无动于衷,在等政府和社会的救助。走访到这些贫困户的时候,他们经常反问我们走访采集信息是不是要发钱。“什么时候政府发钱”成了标准疑问句。更有甚者,把领到政府救济作为炫耀的资本。其中一些多年被帮扶的贫困户,如今仍然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问其原因,并不是因年老体弱或天灾人祸不能致富,而是因为不思进取,主观上不够或者根本不努力等内因所致。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影视作品,片中政府领导去一户贫困家庭走访,门口遇到一个小孩子,领导问他,长大了想要做什么啊,小孩子的回答童真且让人心痛:“等救济”。这一幕让我感触良深,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

  古人说:“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扶贫先扶志,做为祖国的未来,要扶少年之志。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种想法无形之中会传给下一代。上一代还没有通过扶贫的各种措施给予“授之以渔”式的救助,下一代可万万不能形成“我就要授之以鱼”的观念,更要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不懂感恩”的思维方式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少年儿童的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对正确的三观做出判断,加之父母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当他们看到有的人不用劳动也有丰富的物质享受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长此以往,贫困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更是一种如跗骨之蛆的特殊传染病,不仅会传染给那些懒惰之人,还会传染给祖国的未来。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中国立”。首先要消除以领到政府救济为荣的现象。在精准识别贫困户时,应当剔除这类人让其失去炫耀的资本,或者改变扶贫方法,不以钱物扶贫,而是技术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同时,扶贫力量向那些因学、因病、因残等贫困户倾斜,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扶贫工作环境。呈现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志之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而一些甘愿贫困、享受贫困的无志之“徒”,只会被社会抛弃。其次,要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感恩教育当成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不能把别人帮助当成理所应当,更不能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给少年希望之心,惟希望,故进取;惟进取,故日新。倘若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努力勤奋、积极进取、有志气,懂得感恩,懂得要用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而不是靠别人的救助,就一定会感染父母,那么整个家庭就有希望,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只要世代传承这种精神,那么就永远远离贫困。      

  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独立则中国独立。有志少年犹如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安徽省临泉县张新镇谢寨村书记助理 彭振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