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村里的事,悄悄地在改变
2015-09-18 09:38:00

  2013年9月,当破旧的汽车颠簸许久,带我来到永丰街罗家咀村时,我的心开始慌乱起来,进村工作的一腔热血瞬间凝滞。汽车驶入小径,村书记罗万港摇下车窗跟路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爹爹微笑致意。老爹爹拿着火钳,正在追赶飞舞的白色垃圾袋。深深的皱纹嵌在黑黝的皮肤里,慈祥的嘴角上扬,这是我对老爹爹的初次印象。

  罗书记告诉我,老爹爹叫罗代雍,大家都叫他雍师傅,他是罗家咀村的老党员,退休后每天义务在村内捡拾垃圾,长年累月,风吹日晒,从不间断。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也许,这里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时,雍爹爹拿着火钳走进村委会,我急忙跑去给他倒了杯茶,让他在服务大厅里坐一坐。“您这么大年龄了,退休了有生活费,受这份累干嘛?出来捡垃圾又没有谁给你一分钱,又是何必?”雍爹爹笑着回答:“村里的条件不好,罗书记说要给我报酬,被我推掉了。我有退休金,每天扫扫地捡捡垃圾,既干净了大家又锻炼了自己,我觉得挺好的。这十多年里,村民的素质提高很多,原来不一会儿就能捡一大桶,现在明显少多了。”话音刚落,走进来一位村民,“雍师傅又在学雷峰啊?”“是咧,你们也学学吧,把垃圾丢进垃圾池,不要随地乱扔啊。”笑谈之间,让我对雍爹爹肃然起敬。

  刚对村里的印象有点改观,跑去卫生间,又让我慌乱了:怎么没有水啊!我怯生生地询问计生主任王骞:“王主任,厕所没有水,怎么办?”她笑着对我说:“经常这样,村里水压不够,二楼三楼都没有水,要从一楼挑水上去。我们平时在家,还都是从山下挑水吃呢!”等了十几分钟,才接了半桶水,我不情不愿地提去二楼卫生间。碰见一个拿着档案袋的村民下楼。没过多久,就听到楼下服务大厅有人喊我的名字:“开会啦,开会啦!”

  “你们都回去跟家里人说,不要盖房子了,没有通融的余地!”罗书记气愤地说道。原来刚才下楼的村民来找罗书记,档案袋里装着烟。正值村里城中村改造期间,心思活络的人都想方设法盖房子,想在拆迁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

  时隔两年,村里的好多事悄悄地在改变。3000米的村主干道硬化平整,进村不再颠簸;新修的垃圾池跟房子一样有门有顶,雍爹爹捡一天垃圾都捡不满半桶,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更多的爹爹婆婆也加入了雍爹爹的党员志愿者行列;村里通上了自来水管道,我再也没有上卫生间没水冲的尴尬了。这些改变,源自村“两委”班子为了罗家咀村这个大家庭的发展而辛劳奔波,源自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村里的改变还将一直进行下去。

  (作者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永丰街罗家咀村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于艳萍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