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湖北武汉大学生村官回归家乡服务“家人”
2015-05-05 11:01:00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村官”已经快满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希望自己能够在服务“三农”、回馈乡亲的点滴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常常放假后帮助家长到田里做农活。但在那些往昔的求学岁月,毕竟要以学业为重,许多“三农”问题“略懂”,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自从被选聘到现在的村子做大学生“村官”以来,我渐渐发现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我们青年人需要虚心学习掌握的经验方法还很多,比如说最基本的农村工作方法、最实用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最急需的创业成功带民致富法。很多时候,我都会以“躬耕吾所不能,学灌园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学薙草而已矣”来鼓励自己,沉心附身、脚踏实地、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日常工作实践来积累方法和经验。

  村级组织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内工作包罗万象,涵盖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村内的工作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如何才能尽快进入“村官”角色,快速胜任村里的工作?通过隔壁街道办事处大学生“村官”霍计武的言传身教,结合自己的实际,我领悟到要以“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村民百姓,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事无巨细,时刻把百姓之需放在首位”为切入点。果然,在不久的时间里,便于村民打成一片,协助村两委开展村里的各项日常工作也日渐进入正轨。

  2014年9月,武汉江夏法泗街金水河两岸发生地陷灾害,通往我任职的村唯一一条水泥公路也发生塌陷。针对这起突发事件,村支部书记带着我,放弃中秋休假,全天24小时投入到灾害处置、灾民安置、现场监测值守之中。经过历时一周的昼夜奋战,塌陷区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事件。虽然那个时候非常疲劳,我内心仍是幸福和开心的。

  由于村里的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外务工,我平时接触的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我总是以晚辈身份同老人们细心沟通交流,以聆听为主,力所能及的基于他们的需要帮他们做一些大事小情。反过来,村里的长者们也常常用委婉的话语,针对我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给出一些建议。不经意间村民们的一句关怀和鼓励,都会让我感动不已。有时候因为工作忙,到了饭点还没有吃饭,村里的细心的爷爷奶奶每每都会拉我去他们家里吃饭。这种热情,给我心灵深处留下的感动,很难用言语去表达。

  我可能一时还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回报乡亲父老,只能在积极参与村里建设和服务村民的点滴小事间,尽量把每一件小事都尽量做到让村民百姓更满意。比如说,和村民一起打扫卫生、种花种树美化村湾;为孤寡老人买菜买药,嘘寒问暖;为外出劳动的留守老人们照顾孩子、辅导功课;帮助村民维修家电、普及电脑操作基本知识……。

  人活于世,当活得有价值,于社会,于国家,于家庭都要有所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时刻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希望将来某一天能够做到“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办事处红星村2014级大学生村官 陈圣锦)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陈圣锦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