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大学生村官张耀的绿色晶莹之梦
2015-03-24 09:29:00

  东去的沙河水蜿蜒曲折,它如一个百折不挠的青年小伙,在鲁山穿越八百里群山峻岭,从宝丰、襄、郏横冲直撞,一路东行,激流勇进,飞奔平川沃野。辗转周口市商水,在商水西北部邓城吟咏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

  2009年9月,张耀考上了大学生村官,他被分配到河南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许村。这里和沙河相邻,滚滚的河水如一条巨龙。在许村旋转了几个弯,又直驱东去。清澈秀丽的河水,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商水自古就是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六千年前先民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牧耕。春秋战国属楚,秦设阳城,自宋至今皆称商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诞生于此,并开启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宋玉弘扬屈原《离骚》楚辞之风,精品佳作脍炙人口,在辞赋领域留下辉煌篇章。这里是袁姓发源地,仅东汉末年权倾朝野,官至三公有五人,位居九卿者十余人。几千年来,勤劳、智慧、朴实、勇敢的商水人民,在中华民族追梦的历史长河中,如繁星璀璨,一代又一代人建树起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谱写出耀眼的辉煌篇章。

  张耀一来到这里,就爱上了这片热土。一场秋雨过后,褐色的泥土,见了人很亲切。只要是双脚踏进肥沃的田野里,让人们的双脚很难拔出迈开,弄的人们满身的汗,才好不容易摆托褐胶泥的纠缠。

  张耀在村里走访了十多天,把村子里的民风民情了解的十分透彻。他通过走访,知道群众心中的最大愿望就是有一条通往镇上的路、不再让人雨天里被满地泥泞纠缠迈不开脚步。从此张耀把为老百姓修路之事,做为他当村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第一要务。他回到邓城镇,向镇领导做了汇报、把许村老百姓的迫切愿望做详细表述。这一举动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镇里领导向商水县委政府领导做了汇报,由县委政府有关领导协调县扶贫办、国土局、财政局、发改委、交通局联合发文筹措资金。张耀负责提供申请报告,向各个相关部门上报审批。

  2009年12月,天气十分寒冷,张耀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周口市商水县和镇里之间,每天在冰天雪地要骑上摩托车走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寒风嗖嗖,特别是飞驰的摩托车带来的寒气更加刺骨,冻的他手脚发麻,双耳火烧般的疼痛。十天、二十天、一个月他的双脚冻的像发酵过的馒头一样,双手也冻的发紫,连手骨间节也变了型,耳朵也冻的流出黄水,几次结疤又被冻破,脸上也冻的乌一块紫一块。下乡一个多月来也不敢回周口家里见父母,爸爸妈妈怕儿子有什么事情,急忙赶到了张耀所在的村镇。当妈妈一眼看到儿子脸上被冻成这个样子,抱着张耀就痛哭起来。妈妈心痛的流出眼泪说:“你是图个啥,大学毕业放着考取的警察工作不干,非要去当村官,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张耀听后默不作声,他心里一直是想着村里修路的事。张耀用手掌帮妈妈抹去伤心的泪水,淡淡一笑说:“妈妈别伤心,我都这么大了,难道连这一点考验都经受不住吗?你和爸爸放心吧,让儿子扑下身子在农村大干一场吧,请您们相信我,支持我,我绝不会辜负您们的期望。”

  四个月过去了,一条从许村到镇里的水泥公路修通了。路边还装有明亮的路灯及摄像头,从此许村老百姓告别了走泥巴路的历史。人们夜晚走路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村上有人说:“大学生村官来的好,一来公路就通了,别愁农村产品无处销,拉着货物满街跑。”

  二

  商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什么工业,张耀常常深夜无法入睡,他一直想着这里的土地种什么能够让经济效益提高。适合发展什么可以保持这里的生态环境不被破环,光是单一的种小麦玉米,怎么也提高不了农民的收入。“麦荐豆,豆荐麦,一季收入七八百。”“种了小麦种包谷,还不如养殖一头猪。”“种了小麦种芝麻,剩不了几个小钱花。”这样几十年来农民一直无法摘掉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他看到这里濒临沙河,河水清澈碧蓝、沿河两岸又是天然林氧吧,有大小文物古迹七八处。叶氏庄园、汉光武帝刘秀饮马台遗址、两千多年的白果树、邓艾屯集兵马安营扎寨旧址等等,灿若明星,光耀千秋。这里的人文地里优势独特,适合搞观光农业,可以把种、养、观光旅游结合在一起,打造生态旅游观光产业链。再加上邓城的一些地方名吃,邓城猪蹄,邓城杠子馍、铁锅烧饼等十几种特色小吃,他发现这里隐藏着经济发展的无限潜力。经过多次下村到户走访,张耀把目光放在了养羊上,他首先从家里向父母要了几万元先买了几十只淮山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用波尔山羊和淮山羊相配杂交可以多产羊仔,他四处寻找养羊能手,聘请杨大伯当养殖厂长。他和杨大伯俩人,在杨大伯的责任田建起了养殖场。他带领杨大伯四处收秸秆,和杨大伯一同粉碎秸秆,制作饲料,养殖场的什么活他都和杨大伯一起干。再脏再累的活他都不怕,几个月过去又白又胖的脸变得又黑又瘦。

  三伏天,还要给羊粉碎饲料,他带着口罩,漫天的秸秆沫四处飞扬,头上、脸上、蒙上一层灰尘,镇里领导来养殖场找他,半天才认出他来。

  一个炎热的下午,他突然接到杨大伯打来的电话,说养殖场的羊有几只不吃草了,倒在地上直喘粗气。张耀从村里立刻赶了过去,他看到有四五只羊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蹲了下去,把那只疾病中的小羊抱在怀里,用一只手抚摸毛茸茸的羊头,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只小羊在他怀里四腿登几下就没气了。他默默地注视着,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杨大伯心里也很难受,眼看着这几只已经断气了。可是还有五六只也倒在圈里精神萎靡,一会儿蹬腿,一会儿用嘴巴撞着地面,两只眼睛显得十分灰暗。张耀一时手足无措,只有泪水在他的脸颊滴落,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转眼的功夫,十来只羊就死去了。他在养殖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昨日还是活蹦乱跳的羔羊,今天转眼就死了那么多。杨大伯和他在一起伤心痛哭起来,两个男人哭作一团。三伏天,泪水和汗水搅在一起。夏天热的让人难耐,他和杨大伯夜晚很久无法入睡。他们仔细观看羊圈里的每一只羊的精神面貌,有卧在那里不停地咀嚼着嘴里的饲料,有站在那里的公羊总是和母羊凑在一起,用嘴去舔母羊的尾巴,有几只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情,总是在羊群里走来走去,一会儿又用前蹄在羊圈的地面趴拉着什么,有打盹的,有张望的,有竖起耳朵倾听圈外动静的。

  天上的月光洒向大地,养殖场外一片静寂,张耀和杨大伯整整一夜没有入睡。第二天张耀去县里请来专家检查才得知,是天气太热,羊饮水太少,有的羊抵抗力低脱水而致,也叫中暑死亡。三年过去了,现在张耀建立了养羊合作社,为了发展养羊,他把羊分送到农户家里养,免去了养殖户的投资风险。

  目前张耀建立养羊合作社,已发展80多个养羊专业户,带动了一批农民发展养殖致富。每年出栏近5000只,养殖场周边几个村的秸秆都成了家庭养羊的好饲料,人们焚烧秸秆的事再也没有了。

  三

  2010年春天张耀有种特色有机葡萄的想法。他在工作中发现,邓城的土地适合种葡萄,土地肥沃,又是褐沙姜土壤,气候和水源充足。清澈的沙河水有利于对葡萄的浇灌,加上邓城又是千年古城,离周口和商水只十几公里,发展观光特色农业有着较优越的人文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种葡萄需要租地,需要大批资金,家庭对他在农村工作本来就反对,也不可能给他资金支持。他在深夜睡不好觉,想着寻找一个种葡萄的合作伙伴。他脑子里像演电影一样寻找谁能愿意和自己合作,但是必须有资金,又对搞观光农业有兴趣。他想来想去想到一个人,这个人是他多年的好朋友叶天力。叶天力比张耀大几岁,他们二人常以兄弟相称,他们交往中常听叶天力谈到很羡慕国外农场主的生活。叶天力在做童车生意,手里也有一些资金积蓄。叶天力人品可靠忠厚,有着勤劳能吃苦的生活作风,性格沉稳而又是沉默寡言善于思考,少说多干的实干家,他不但有一股韧劲,还有一股敢闯敢干的精神。张耀想到叶天力时,心里增加了信心。天一亮他就起床,直奔周口市去找叶天力商量。叶天力听到张耀的这种想法心里也觉得很好。当时叶天力卖童车的生意已经走向低谷。市场上又有很多生意上的对手,他也想转行搞其他生意。两个人谈到在千年古镇发展观光农业兴趣十足一拍即合。

  叶天力回到家里和爱人商量种葡萄搞观光农业的事情,却遭到爱人的坚决反对。他爱人认为,卖童车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几年来卖童车也赚了一些钱,虽然是目前生意走向低谷,这和代理的产品有很大关联。他爱人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去抓芝麻而丢了西瓜”现成生意不做,去种地,冒这种风险不合算。由于叶天力爱人的反对,这无疑给叶天力种葡萄浇了一盆冷水。张耀知道这种情况后并不觉得奇怪,他经常到叶天力家闲聊,一有空就去找叶天力谈心,并在叶天力家收看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为了拉叶天力合伙,他趁叶天力的生意萧条时邀请他出去旅游。他带着叶天力到重庆小平葡萄种植基地考察。当他们得知,种植一亩有机葡萄一年能赚十来万时,这让叶天力大开眼界,并给他增强了种植有机葡萄的信心。叶天力想到一个办法,为了实施与张耀合伙这个计划,他先不让爱人知道,来个先斩后奏,待投上资金了再告诉爱人。他们通过重庆的考察,信心十足,他们又到山东寿光、江苏扬州、北京平谷等地考察学习种植葡萄的经验。为了节约资金,减少旅途中的旅途花费,两人轮流开车,饿了就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吃一碗泡面。夜里也不住宾馆,把车停在街道边,两人找一个街边的广场,在广场上两个人闲聊。他们聊过去,聊未来,聊种植葡萄的种种设想,聊观光农业的每一步打算,聊发展生态旅游一个个计划步骤。夜深人静,夏夜的微风吹拂着他们,他们谈着谈着不知不觉就倒在广场睡着了。天上的月光、星光,和广场上的灯光相互映辉,两个青年人成为大自然的宠儿,天当帐,地当床的夏夜,他们睡得很甜很香。路边的行人、车水马龙丝毫也惊扰不了他们两个人心心相通的梦境。当他们一觉醒来天色已经大亮,他们揉揉眼也顾不上吃一口东西,立即赶路,奔赴另一个要去的目的地。

  他们带着满怀的希望和信心回到商水,在邓城许村濒临沙河边租了一百三十亩地,以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了下来。在租地协议中租地价每年递增,随行就市,张耀卖掉了父母给他买的房子和车把钱全部投入在种植葡萄上。他们在这块示范园里种的有玫瑰味,茉莉香、水蜜桃味、荔枝味、菠萝味、草莓味、樱桃味、大枣味等特色葡萄,又种了四十亩的红提,这些葡萄在不同的季节成熟,从每年的六月到十月都能采摘到不同口味的葡萄,这样既减轻了销售上的压力,又丰富了邓城千年古镇的旅游项目。

  2011年3月,张耀的父母再次逼着他参加招警考试,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所报职位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再一次考验他该如何抉择。他的合伙人叶天力,听说他考取了第一名的成绩,对他表示祝贺。想到共同投资种下的葡萄,想到张耀快要离开他,到另一个工作岗位,心中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滋味。张耀也在盘算着,如果去当警察,这也圆了少年想当一名警察的梦,也顺应了爸爸妈妈和全家人的迫切愿望。可是,想到叶天力大哥跟着自己投入那么多钱,觉得自己一走了之,不顾叶天力在种植葡萄上的巨额投资,这不但坑了叶天力大哥,同时也觉得太不近人情了。当初和叶天力南北奔跑的日子,想到他们在一起促膝长谈的日日夜夜,想到他们谈起种植葡萄,大搞生态观光农业的远大抱负,他的心很迷茫。一边是父母和全家人的迫切愿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们警察,一边是和叶天力那种难以分舍的情谊,他们共同创办的美好事业,将会付诸东流。他再三权衡,如果去当警察,这不但坑了朋友,从心理上将让自己的人生永远有一种负罪感。最后他决定,放弃当警察,一心一意要扎根农村,和叶天力大干观光农业,带动这里的百姓共同走向富裕。决心定下之后,张耀再一次放弃招警面试的机会,依然留下来做一名许村的村官,并加大对养羊厂、葡萄园以及对沙河沿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

  2013年夏天,张耀和叶天力的葡萄园一派生机盎然,绿色的葡萄架上郁郁葱葱。那些如水晶一样的葡萄一串串地倒悬在翠绿的叶片之上。又褐又长的葡萄藤,充满了无限活力,在葡萄架上疯长,它们爬上葡萄架子,成为诺大的一片绿荫。微风吹着葡萄叶子,成为一些蝶儿和蜂儿的乐园,四面八方的游客仿佛嗅到这里的芬芳,从周口商水络绎不绝地赶过来。

  四

  张耀通过五年的努力,在邓城已经创办了养羊场,特色葡萄采摘示范园。去年又带领村里的群众租了八百多亩地,沿河种植有,银杏、樱桃、黄梨、苹果、核桃、从邓城沿河成为一道靓丽风光带,与葡萄园连在一起,结合沙河的自然优势,有游船轮渡、有名胜古迹,从邓城到叶氏庄园,到汉武帝刘秀饮马台,还有两千年汉代白果树,邓艾屯田时的练兵场,再到农家乐小餐馆,融园林,古庄园文物,沙河两岸景观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时尚去处。张耀伙同他的合作伙伴扎根在邓城开创了观光农业的先河,带动了这里特色产业的发展。张耀把一腔热血投入到邓城这片热土,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让这里的经济展现蓬勃生机。张耀获得了省和市、县、镇一批领导的赞誉,被授予了2014“河南最美村官”、“河南省十大杰出创业之星”、“周口青年五四奖章”、“周口市十大优秀青年”等20多项荣誉。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