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水有情,生生不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太多的美妙绝伦,也给予了人类太多的恩泽……,可在我感激上苍之余,也让我见证了短短十几年家乡的褪变,河边郁郁葱葱的弯柳早已不见了翠绿,山间数不胜数的天然杂木一眼望去除了落叶松,就是光秃秃,记得小时候,山涧里还有灵动的溪流,到如今不是干涸就是充斥着腥臭,十年前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雾霾,冬天里我还可以在庞大的冰面上尽情的划着冰车;十年前我还可以到山间的泉水了,畅饮一瓢甘泉;十年前我还不知道山洪会这么迅猛频繁,夏天里还可以见到孩童在河里嬉戏,十年前我还可以见到蔚蓝的天空,从也不敢想着沙尘还能那么浓厚……十年间让我见证了家乡的褪色,也感知着人类肆无忌惮的糟践着家园,这到底是怎么了,人类的无情,还是利益的诱惑?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抚平这自然母亲伤痕累累的内心?
2007年,我们县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林改,按要求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更不能侵害农民的利益,轰轰烈烈的林改运动,让集体林权化整为零,农民每户每人都分到了自己的林子。可是林子分到个人手,大家就在忙活着,有能量的人就申请砍伐指标,大车小辆的木材运往木材市场,攫取暴利,没有能力的人便出售自己的林子,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成了你争我夺的利益的角斗场,而不愿意出售自家林子的,也在肆意的荼毒天然林木,砍伐木材变成传统燃料变相买卖,若是勤快的人还能在光秃秃的荒山上栽些落叶松,果松等针叶木种,或是偷偷地开垦种地,懒散的就任意荒着,或是出售荒山。而这些行为本应是大家相互监督的义务,而今却成了乡民相互间默认的事实,使用自家的林子与他人何干呢?农民的利益在改革中慢慢的分化,农村的环境也在遭受着空前的危机。
近年来,天气极端化严重,土地沙化,河水污染,水位下降,就连偏远山村也偶尔会有雾霾,难道这些险象还不能成为一道道警钟敲响人类麻木的心灵吗?众所周知,森林是储备淡水的大仓库,更是撑起生态平衡的有力砝码。如何撬动这个有力杠杆需要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同去努力,经济的迅猛发展带不动森林的迅猛生长,利益的能满足你一时的私欲,却满足不了你蔚蓝的天,清澈的水……,山水有情,也需要我们用心珍爱!(辽宁省新宾县木奇镇党政办科员 邱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