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滨河两岸稻谷飘香,明媚的蓝天下,规划有序的高大楼宇与近处的湖泊错落有致,现代化的新城区建设,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商贸云集、地标建筑突出、城市功能区分布明显,处处洋溢着现代化都市的气息,昭示着这个城市的蓬勃生机,而我也将在这里,在利通区的农村基层生根发芽。
已经来利通区金积镇北门社区一个多月了,离开熟悉的学校和家乡,离开朝夕相处的亲友和同学,初次踏上工作岗位,感触最多的还是青涩和诚惶诚恐。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领域、陌生的人,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然而非常有幸的是,我遇到了亲切的领导和热忱的村干部,起初的顾虑逐渐平复。
第一次报到时就见到了组织部张部长。“部长”这个词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都是严肃、严厉、高高在上的代名词。但是当我见到张部长时,彻底改变了我的认识。他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安排了我们的工作去向,具体对接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乡镇副书记手里,并谆谆教导我们要珍惜大学生村官这个机会,尽快转变角色,熟悉情况,创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温暖的笑容,温和的语气,部长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前来迎接我的是金积镇党委许书记,得知我初次来到利通区还没有地方住,立马电话联系落实了我的住处,专门安排人来接我回村,如慈父般一样,询问我们的情况,关切我们的生活,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紧绷的神经放松了很多。专门接待我的是北门村的刘书记,初见刘书记,严肃的表情,浑厚的声音,着实令我一惊。得知他是专门开车过来接我,又想起之前一位大姐得知我分到北门村时说:“你真幸运,你们刘书记很好。”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他对待就像一位大哥哥一样,一路上向我介绍吴忠城市的基本情况,询问的家庭情况和求学经历,耐心地回答我的疑问。在之后的交谈和接触中,他对北门村的情况了如指掌,谈起工作头头是道,工作作风干练,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村书记是我学习的榜样。
到达村委会之后,村干部们对于我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一下车都纷纷过来和我热情握手,真诚的笑脸和质朴的话语,让我感到这个集体的温暖之情。第一位认识的村干部是王金海,王哥看起来白白净净,给人亲切随和,待人热情,一进门就给我整理铺盖、安顿我的住宿,下午还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吃饭,对我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我知道遇到困难找王哥,他一定能帮助我。有这样一位“带头大哥”在前做榜样,我想我会进步的更快。见到村长,他身上特有的朴实无华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待我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的真诚友善。妇联主任罗竹君,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精干大方,是村委会唯一的女干部,虽然她自称罗姨,可是罗姨你在我的眼里还是很年轻的,因为工作关系她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那些可能很外行很幼稚的问题,帮助我尽快熟悉业务。所里的这些老前辈都是深得民意,熟悉基层工作特点的高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是百姓身边的贴心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基层村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的务实精神,激励我向他们的方向前进。
初入北门村村委会,温暖的大家庭彻底打消了我最后的一丝顾虑,领导、同事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与他们的相处中格外亲切。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熟悉了北门村的实际情况,也掌握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尤其是征地后续遗留问题的妥善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当我把一张张失地农民证发到群众手里、把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材料送上去、把农民的安置费打到卡上,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我只是从事简单的纽带作用,可他们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我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我也会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会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角色,摒弃那些学生时代的缺点和陋习,尽快地融入百姓生活,多给群众办实事,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需要。其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工作能力需要从基础开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会多向老前辈请教,向村干部学习,在工作之余多看书,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基层村委会连接着群众的心声,村干部的作为关系着群众的现实利益,大学生村官的责任也就不言而喻。农民的利益很直接,情感很真诚,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台上。我是农村出来的,我热爱农村,热爱农民,也热爱基层,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农村社会面貌的大发展、农村家庭实现小康水平,这些都需要千千万万个大学生村官的共同努力。我也会竭尽全力,给利通区农村社会带来新鲜空气,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