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给心做保暖
2014-12-23 09:45:00

  又到了温暖度坐“过山车”的季节,透过窗户照进来的阳光像一个大号暖灯让人些微出汗,走出室外一阵冷风吹过汗毛瞬间起立,走进阴影又像被放在了冷藏室,温暖度大起大落,所以对秋冬的好感度也飘忽不定。大家都喜欢秋高气爽、冬日暖阳,前提是暖和,冻得哆哆嗦嗦面色发青,凭他是李白,也没法面对美景当即潇洒的挥毫泼墨。冻得哆哆嗦嗦的我,最近却觉得暖融融的,这还得从一件事说起。

  前几天我们村申报了一个困难党员,材料交上去以后,周姐说还需要去困难党员家拍照,需要看看他们家环境。第二天,大队王婶带着我去困难党员家,一路上我心里犯嘀咕:现在有几家是真的困难啊,要是他家环境看着还不错,那他这怎么申报呀。到了地方,抬眼一看,高墙大门,嚯,这房子不错嘛!我指着大门对王婶说:“王婶,这房子这么好,他哪里困难了呀?”王婶说:“嗨,这不是他们家,旁边才是。”视线落在旁边的房子上,被高墙大门映衬的一点儿也不起眼,破旧的大铁门,跟邻居比显得很寒碜,一个老大爷在门口迎着,看见我们来了,连忙招呼我们进去。进去之后,看见一个不大的小院,因为我们村这俩月在做保温,老大爷家刚做完,所以院子里还能看见施工的痕迹,略微杂乱。正房外观虽旧但看着还很整洁,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眼看见这房子心里有种暖洋洋的喜欢。正房窗下种了一些蔬菜,纤细嫩绿,孱弱的一如眼前的老人。走进正房,唯一好一点儿的家具是一套沙发 ,说它好是相对的,因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谁家淘汰送给老人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几把破椅子,一个空无一物的破旧组合柜,几乎就是这个房间的全部东西。进卧室一看,一张光秃秃的炕,两边靠墙的地方堆了些衣物和被褥,被褥对老人来说,也显得很单薄。我分别给老大爷的正房和卧室拍了照片,心里想着这样的房子,晚上睡着不冷吗?整间房子只有大爷一个人,真要是出什么事第一时间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看见大爷笑呵呵的,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这一代成长在国家经济腾飞的时期,生活在城市,物质生活虽不至于像“00”后们这么丰富,但也几乎没有被真正的贫穷眷恋过,电视里播放的偏远贫困的山区的境况虽然让人揪心,可是距离和屏幕的阻隔总让人觉得遥远。如今亲自接触生活困难的人,生活这个庞然大物又多了一个切面。我们认识生活可能就是不断地削去生活的体积,增加它的切面,逐渐接近生活的内核。

  我和王婶往正房门外走,正巧碰见老人的女婿过来,王婶和老人的女婿闲聊:“这房子的窗子做的真好,严丝合缝。”老人女婿说:“恩,我亲自盯着做的,用了好多胶,就怕有缝漏风,冬天不暖和老爷子咋过呀。”王婶说:“这姑爷真是好,三天两头过来照应。”老人女婿说:“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经常来看看放心。”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仔细看了看窗户,窗户都换成新的保暖窗了,规规整整,一看就是细活,新换的窗子透亮干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里,风被挡在屋外。怪不得我第一眼看这房子时觉得说不出的喜欢,有种暖洋洋的感觉呢!东西再旧再破,只要干净整洁,也会让观者感觉舒适。

  老人女婿给老人的生活保温,乡里乡亲给老人的日常保温,国家和党的关心给老人的心保温,所以老大爷乐呵呵的,不觉愁苦。村官或许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我们就当自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吧!我们就当政府放在基层的近火,远火解冻难兼顾,近火虽小却暖人,我们能够做很多小事,这些小事就像一根柴,一把草,持续的为村民们的身心加温和保温。人心暖了,中国梦也就洋溢着春色!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官 张旭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