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扎根农村要突破“四关”
2014-12-15 14:15:00

  2014年7月,在历经毕业季的彷徨与迷茫之后,我下定决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虽然只有六个月,但是感触颇深。当初,我们是怀着“激扬青春,扎根基层“的梦想来到农村,是抱着”学有所用,造福一方“的愿景奉献农村,但是,正如有人调侃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扎根农村仅凭一腔热血无济于事,它需要我们突破各个关口。

  “外人”关。不知道全国其他地方情况如何,笔者所在区域外地大学生村官占比达90%以上。一个外来的大学生村官,要想顺利开展工作,首先要突破的就是村民们的“排外心理”。到了村里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大家都对你异常客气,虽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多担任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也算是两委班子成员,但事实上,很多涉及到村里的重要事务,他们并不会让你知道,一些工作也不会让你去干,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容易会产生被隔离、被不信任的挫败感。那怎么办呢?这三年就永远当一个外人吗?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端正心态。一开始我们不被信任完全是人之常情,这是人本能的排外心理在作祟,我们要明确这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敌意行为。其次我们要积极融入到村集体,凡事主动一点,谦虚一点,先不把自己当外人,别人才能真正地接受你。

  “过客”关。村官任期一般为3年,虽然国家也有续聘的相关政策,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地区续聘名额非常少,甚至没有。3年的任期很短,这会让村里人觉得村官对本村而言只是个“过客”,是指望不了什么的。因而不少人对村官要么是置之不理、不屑一顾,要么是冷眼相向,把村官当做免费劳动力任意差遣……对此,我们大学生村官也不能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我们之所以被无视,是由于我们证明不了自己对于农村的价值,我们不妨先暂时抛却造福一方的远大理想,从小事小节做起,从提出一个可行性建议、安排一次成功会议、圆满完成上级交派的各项工作做起,以滴水石穿的坚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自己对于农村的重要性,一步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

  “高分低能”关。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基本上算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年少轻狂的我们本以来来到基层工作会游刃有余,但现实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我们普遍动手能力比较差。一个村官朋友曾经向我抱怨,说他们村的人觉得他比较“愚”,连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摄影设备等都不会使用,觉得上了大学有什么用,都学傻了。但是,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述城里人觉得农村人不会过马路是由于“愚”不对一样,这其实跟智商无关,只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见得多了,自然就会了。但不可否认,我们有些村官到了村里眼高于顶,觉得干这种杂活简直是大材小用,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也不注意留心学习,结果自己越来越狭隘,越来越被人瞧不起。我们村官普遍有着高学历,智商都不存在问题,只要我们放低姿态,肯用心去学,所有的问题都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傲娇”关。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众人的“宠儿”,是父母的“掌中宝”,社会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我们陶醉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之中,不自觉就把自己摆到了高人一等的位置。到了农村,如果还时刻不忘以一个“高材生”的身份为人处世,往往会招致各种不满。听往届村官介绍,以前有个村官到了村里时常抱怨,说住宿条件不好、伙食不好、同事不待见她、领导也不理她等等,觉得世界对她好不公平,身边人都不会照顾她一下,结果最后这个村官在村里待不下去,只能辞职。其实我们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既往的荣誉就已经随风而逝,我们要做的是尽快熟悉这一方水土,融入这一方民情,摒弃“傲娇”心理,以一个初生牛犊的谦卑,向农民、向领导、向同事、向实践汲取知识,提升自己,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往往不会尽如人意,但我们要知道,三年大学生村官时间转瞬即逝,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所以,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关口,我们要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越挫越勇的坚韧,顶住万般压力,不断向前,使三年村官时间不虚度,让奉献基层梦想不褪色!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宝山村书记助理 于学珍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