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我放弃了知名公司给他提供的丰厚待遇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放弃了充满诱惑的大城市,来到尧生镇车村当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
一、勤学善思,提己素质
通过看书学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向老同志请教农村工作经验和技巧,向村干部学习村级管理知识,向农民学习粮食耕种和苹果管理技术,并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反思和积累。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地道的新型农村干部,为扎根农村,协助村“两委”带领村民致富,发展车村公益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爱岗敬业,放飞梦想
刚到车村时,为了能快速地融入群众之中,掌握村情民情,用4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车村158户,深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车村农户档案,将每家的情况了然于心。得知村上没有团委书记,团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毅然挑起了这个重任,建机构,定制度。组织村上22名团员开展团活6次,一下子使沉寂的村庄充满了活力,更加坚实了村支部的堡垒作用,并收到了团省委贾书记的肯定。村里的原有的机井水量不足,群众怨气不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改善群众吃水用水难问题,他与村主任一道积极向上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各方面努力,在包扶单位和尧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 45万元的机井终于打成了,自来水通到了每户家中。每年一到高考结束,他就主动到考生家里询问考的如何,并与考生交流报考经验。得知有两家因为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发愁时,他主动到镇政府,替他们申报了贫困考生资助和助学贷款,目前共为村里的3名贫困生办理了助学贷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为了配合好全县“五个覆盖”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他白天在村委会打扫卫生,晚上在宿舍整理资料,加班到十一二点,最终车村的工作给现场会的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4月,村里的困难群众毛万军因病去世,家里连置办丧葬的费用都拿不出来,他和村主任立即跑到镇政府和民政局,写资助申请、复印证件资料,跑前跑后他一点也不觉得累,最后拿到了2200元的资助。他还以个人名义捐助200元,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张罗着办完了丧事。他还协助尧生镇党委编印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通过了市纪委的验收,并被作为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的样板。为了增加村内苹果的知名度,2013年他将村上的苹果拿到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进行展销,车村苹果摘得一金一银两个奖项,为进一步发展苹果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奠定了基础。经过他的努力,车村党支部在对2013年升级晋档评定时,被评定为标兵支部,成为全县178个行政村中3个标兵支部之一。
三、创新思路,帮助村民致富发家
一是结对帮扶,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为了能使村民在富裕的道路上齐步走,他和村“两委”班子研讨,借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服务零距离”等活动,按照社会管理创新五个覆盖工作模式,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依托,将村上的党员按照年龄和特长编成了4个党小组,选出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强的人担任党小组组长。每个党小组负责联系10户贫困户,向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帮助。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村支部这一战斗堡垒更加坚实了。二是科学规划,分户指导,形成连心互帮同富机制。在摸清了全村158户的经济底子,他与村两委商定,按照“因户施策,逐户规划,分类指导,举措到户”的原则,建立了增收台账,制定了增收计划,确定了增收方向和途径。开展了“连心同致富”活动,将村里的富裕户、贫困户、残疾家庭进行编组,全村共编了9个连心组,通过互帮互助使他们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8元,在全镇遥遥领先。 (作者:杨永强,男,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