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救了灾民更是救了自己 回望鲁甸抗震救灾岁月
2014-11-28 11:30:00

  “11月26日16时,奋战在康定地震抗震救灾一线的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由于道路暗冰,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11月27日,正值感恩节,距离鲁甸“8.03”地震已有近4个月,看到这则新闻,敬畏、震撼、悲痛……不禁感叹:生命如此脆弱,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云南鲁甸“8.03”地震发生后,我有幸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抗震救灾工作,期间,亲眼目睹了各级团干部及志愿者们无私奉献、舍身救灾的感动画面,亲身经历了众志成城、携手抗震的珍贵时刻,也担负起了调度鲁甸县2500余名志愿者及装卸40000余吨物资的重任。灾难面前,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更感恩在能与志愿者及团干部们共同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鲁甸灾区的14个日日夜夜,我终日奔走在物资分发点、志愿者服务站及各单位之间,疲惫而自豪地奋战在二线保障路上,也曾含着满腔热血深入一线看望受灾群众。至今还记得去往龙头山的路上,滚石飞落差点砸在我们的救灾车上的惊险一幕,心惊胆战之余,看到那些就在沿线搭着帐篷避险的受灾群众们,我更感慨那一念之间的幸存,带给人无与伦比的满足感。我们常会抱怨基层的艰辛、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顺心,若不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又有谁会去感恩活着、感恩存在、珍视眼前呢?

  9月8日,我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带着50支竹笛、50包笛膜和自己精心摘编的50本《竹笛速成练习册》,再次重返灾区,与受灾群众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回到村上,村干部们都一种无比敬佩的眼神,村党委王书记对我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的村官是好样的”。并围过来让我给他们讲灾区的情况,就连平时不问时事的老人、小孩和妇女们都听得热泪盈眶。

  这次抗震救灾,在帮助受灾群众的同时,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种强有力的转变。到田坝村工作两年来,当我卷着裤腿走在稀泥满地的乡间路上时,黑灯瞎火独自守着空无一人的村委会时,为了节约用水而半个月不能洗澡时,来回走五个小时的山路去收社会抚养费却无果而归时,为了调解土地整改项目矛盾终夜维稳磨嘴皮子时,为了调解村民争山争树矛盾而遭一方村民恶语相撞时……说实话,我曾想过放弃,亦曾想过要远离这难熬的农村。可为了坚持最初的选择,回报淳朴的村民们,无悔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留了下来。在这个群体里,不知有多少村官在经历着我曾经的彷徨,又有多少同伴在烦忧着未来的迷茫?当我们失意徘徊的时候,想想那些在无情的灾难中为了救援而消陨的年轻生命,辛苦算什么?失败算什么?委屈算什么?无奈又算什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青年,我感谢团委这个组织让我成长成熟,感谢各级组织部门对我的支持与培养,感谢村干部及村民们对我的信任与帮助……感恩存在,珍视眼前,我将静下心,俯下身,扎根基层,做好事做实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村官代言,为团代表和志愿者代言,为青春正能量代言!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