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东河区区委组织安排,刘海升同志于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1月1日,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民生改造工程——北梁棚户区改造。“白加黑”“五加二”,“百日攻坚”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敢于担当,每日7:30—22:00全天候无节假日的工作,不言“累”与“泪”,满怀激情的投入工作。先后在北梁棚改重点片区三官庙第二片区、富圣明第一片区、青山路道路征拆、井坪五村第四片区,四场攻坚战中,实现了“五个第一”:片区第一个开始任务,前去第一个结束任务,片区第一个获得锦旗最多且群众评价最好,片区第一个帮助他人完成动迁任务最多,片区第一个不怕苦不怕累凡事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的同志。
不怕苦不怕难,勇于攀登,敢于担当,严于律己。 前期工作艰难,学习上刘海升同志每日早晨8:30早会,11:30总结会,下午14:30午会,晚上17:00开片区总结会都积极按时参加学习,虚心向小组其他成员请教。每晚在片区会议结束后都会跟王东升书记等领导去三官庙办事处、富圣明办事处、棚改指挥部或者其它临时决定的开会地点学习会议精神,总结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动迁上,该同志每日不厌其烦的与老乡讲政策,谈方案,以解决住户切身的实际困难为乐,以住户搬迁的幸福感的提升为荣,以按政策完成总任务为本,积极发挥其基层工作经验的优势,极大的推动了北梁棚改进程。
“小分工,大合作”,团队精神推动全组工作进程。在实际工作当中会遇到各种特殊问题,例如有些住户因对政策的不理解以及对误传的政策的歪解而不愿搬迁,有些住户因经济问题没能力搬迁,还有些住户因存在家庭纠纷而迟迟不能办理搬迁手续。面对这些之前从未遇见的问题,刘海升同志耐心、细致、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体会到动迁工作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想百姓所想,全心全意的把百姓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并总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想尽千方百计让住户理解政策,心甘情愿的办理搬迁手续。“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推动了北梁棚改工程,同时感染并带动了片区其它同志的动迁热情。
学习中创造,创造中学习,不畏艰难,勇于挑战。从三官庙贫困居民对政策的一无所知到井坪四片区动迁居民对政策空白处的较真,此中艰难,新问题,不断出现不断挑战着动迁工作。例如,2013年,随着三官庙居民动迁量的增加,棚改办与十月中旬设立了回办三官庙资料初审工作点,该同志深知这一岗位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居民办事流程深知对整个棚改大计的进程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责任之重不敢丝毫懈怠。在接到任务后,不推卸、不抱怨,其首先深入学习棚改政策,然后结合其一线动迁工作,积极为动迁政策空白处出计谋想良策,每天早晨7:00定时于协议签订大厅了解最新出台的“补充说明”“会议纪要”完成上传下达的衔接要务。其次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流程,并将自己的个人意见与建议及时反应与大厅工作站李春霞主任处和本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调整心态,耐心细心的给居民审核资料、签协议、办手续、对于居民情绪激动等突发情况,我及时协商处理,争取平安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工作中,我与大厅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良好的沟通对工作出现的突发问题能更好更快的解决。
尊老爱幼,恩孝为重,想民之想,为民谋福。柳有财是刘海升同志所负责的住户之一,柳大爷年龄70有余,家里四合院都是砖混结构,圈梁地梁是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抗震程度高,院里有十二年的葡萄树和果树,年年产量丰富,是老大爷特意为自己的老伴儿从省外移植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因此老大爷不同意拆迁,对动迁人员“百般刁难”。正在无措之际,刘海升同志耐心、细心、认真的与柳大爷交流沟通,在发现柳大爷写的字很有底蕴,根据跟前的居民了解,知道柳大爷事实上是声明大义之人,当天晚上该同志便来到柳大爷家(柳大爷白天不在家),在一顿寒暄之后,刘海升同志对老大爷讲到:“北梁拆迁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政府还要坚决迎难而上,我们的政府也知道委屈了他了,但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希望老大爷能适当做出牺牲。柳大爷如果不同意那么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拆迁工作,影响到整个北梁三官庙社区的进度与发展。”当站在柳大爷的角度讲这个问题时其也不觉留下了眼泪,柳大爷虽然老态龙钟,但却被深深的感动,抹了抹眼泪说,“孩子明天来办手续吧。”柳大娘则拿了一窜自家的葡萄说“孩子,这是咱自家的葡萄,你一定得尝。”自此刘海升同志创造了一种以情动百姓以理服百姓的工作方式,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精髓,不断的创造性学习,提升了其自身也推动了全组的工作进程。
总之,刘海升同志在工作中听从党组织安排,听从领导指示,拥有耐心、细心、不抱怨的良好的基层群众基本素质。政策范围内,把百姓的利益视为最高标准,让百姓知心、放心、省心。学习上,将实践与书本理论相结合,勤思敏学,积极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生活上,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团结兄友。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父母的好儿子;是新时代党群团体中的先锋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