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整整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或许这对于我个人整个生命旅程的长度而言微不足道,但却深深的影响着我人生旅程的宽度和深度。大学生村官的这段人生“苦”旅,之所以称之为“苦”旅,并不是物质和形式上的,而是内心的一种成长与沉淀,苦中有乐,苦中有收获,收获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着基层生活工作的经验,收获着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思考。
今年是建设扶贫工作的收官之年,湖南中湖乡宝月村是武陵源区委组织统战部长向罡的联系点,区房管局和区交警队作为后盾单位,按照两年规划和承诺的要求逐一落实资金和完成项目建设。两年的时间,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修通了,桥建好了,堤坝加长加固了,产业发展方面有特色有亮点,村集体经济企业预制板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增加了村集体收益;种猪养殖、丹桂园土地流转、油茶基地等特色项目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2014年启动的郭家峪-柏子湾农家乐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各农家乐业主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其接待规模和接待水平将有力的推动中湖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建设扶贫,“输血”是基础,“造血”是关键。还记得自己刚到村里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路窄、路面不平整,有些地方还是泥土路,“要致富,先修路”,足以见得一条普通的道路对于人们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近两年来,公路整修和硬化,人行桥、车行桥建设,人畜饮水项目,都大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扶贫资金来之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分配,项目的申报要逐级严格审核,项目的建设要严格监督管理,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负责人也经常在第一书记和村书记的陪同下下到村组,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程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
而一个村的长远发展,仅靠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好的产业好的项目,有一批优秀的致富带头人。2013年全村的集体收入主要来自于预制板厂,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基本上对村里的发展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随着我区“四培四带”活动的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吸引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在村里形成典型,以点带面,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建设母猪养殖基地一个,加大对小规模特色养殖的扶持力度,丹桂土地流转,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钱袋子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就多了,对村里的各项工作也就支持了,社会也就和谐了。产业发展,一是要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在政策性扶持资金的前提下,更大范围内的融合民间资金;二是要统筹布局,科学分配。项目资金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每一个产业项目的申报必须按照要求严格审核,既要有民主,听取群众们的意见和建议,也要有集中,村支两委班子形成最终的决议,项目申报也要有个对比,有优势的项目就应该在时间和资金上优先考虑。三是加强管理,稳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成熟的产业格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做企业难,做产业更难,企业所有的亏损都是由其自身所承担,但产业涉及的面更广、面临的问题更复杂,这就需要村支两委对于产业发展的后期要加强管理,处理发展过程中矛盾要及时,有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促进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真正的致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