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总部举办的浙江县域电商峰会上宣布,集团将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要将供应链深入下沉到农村市场,在今后几年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大力推动其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拓展。无独有偶,早在上半年,京东、当当这些知名电商就纷纷到农村刷墙,一时间,“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这些富有中国建设特色的标语,成为农村墙壁上的一景。
知名电商集体下乡体现了农村电商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提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预测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2016年有可能突破4600亿元。除了市场潜力大外,农村电商消费群体更加年轻、移动购物比重更大等特点也是吸引电商纷纷进军农村市场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农村电子商务在今后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看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消费观念、配套设施、人才技术、物流配送等问题制约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只有破解了这些难题,才能真正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协调和政策上的优惠扶持。《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制定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各级政府尤其是涉农部门要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下,充分发挥“看的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相应的农村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在资源整合、技术支持、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市场监管等方面下足力气,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开展职业培训,培养电商人才。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都存在“三八六一九九”部队问题,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剩下在村里留守的都是些妇女、儿童、老人,而这些人群往往缺乏基本的电脑操作常识,更谈不上网上开店、移动支付等较深层次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因此,要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解决人才的问题。首先,选优配强农村电子商务管理人员,鼓励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担任农村电子商务负责人。其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积极探索“校村合作”新模式,做好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最后,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机制,通过邀请专家到村、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电商知识的培训以及消费观念的宣传引导。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支撑体系。一方面,农村网络设备不足、宽带覆盖尚未完全普及;另一方面,农村部分道路状况不理想、快递网点覆盖不够普及,电商发展亟需突破物流瓶颈。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可以通过村集体垫付、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引进企业资本、村里能人捐赠等方式筹集购买设备的资金,或者通过PC厂商开展的“电脑下乡”等活动配备电脑等网络设备。其次,实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层次、有特色、全覆盖的农村信息网络。最后,加大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优惠和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进村快递”予以补助,并尝试探索政企合建“农村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络、大型企业物配中心网络,合作共赢,实现物流体系一体化,解决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农村特色品牌。当前,农村的生产方式还是以散户经营、粗放式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品牌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了一个折扣。要想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助农民增收,必须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农村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并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仓储、统一筛选、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统一加工等方面的作用,施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利用品牌创造利益优势,通过开展“一社一标”、“一镇一品”等活动,避免农产品市场过分同质化现象,培育强势的农产品品牌,从而增强本村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而农业信息化又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关键,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重视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电商发展助推农村发展,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者为山东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塔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