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久,我总觉得做村官两年该给自己留点什么,想写篇回忆录?不,你太看得起我了。于是洋洋洒洒从黄昏写到了深夜,把每一次心底的悸动,把每一件难忘的故事,都悄悄记录下来,写成《村官日志十篇》,也算是给自己来一次致青春吧。
第一篇
两年前,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村小子,迈出校门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破旧乡村做起了村官,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个小子一定是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了才会回来的,更有甚者不客气的讲道脑残、脑子进水了,脑子被门夹了,诸如此类不绝于耳。当然也包括我的亲朋长辈,甚至自己的父亲。“在农村供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啊,你要读书,我再苦也供你,可供了这么多年,你还回来了,你让我的老脸往哪儿搁,跟你一天都丢不起人,我不指望你出人头地,起码你也得像个样儿”总之牢骚满腹,甚至恶狠狠的撂下一句,以后没人管你。父亲的言辞是有道理的,我不怪他不支持我,因为我知道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夫妇供出一个大学生是有多么的难。可是,我依旧不顾一切的选择了这条路,我不想平平淡淡的过着,不想在规划的条条框框中活着,宁愿在人们的不解甚至嘲讽的目光中死磕着,只想做真实的自己,于是带着“春天般的梦”回来了……
第二篇
从县组织部对接会上,我跟随着乡镇的副镇长坐着公车回来,我记得那一路上我很少说话,因为我真不知道说些什么,沉默是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清晰地记得那天是周五下午,到了镇上,领导安排我和村书记认识了,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不过还是搞了这个形式,告诉了我们村书记,“这个村官虽然在你们村任职,但是借调了镇上了,周一过来上班”。遂礼貌性问我有车回家吗?我说没有。我撒了谎,我不是非要耍什么矫情和特权。因为坐着镇上公车回家,是想让老乡看一看,我是下派的大学生村官,满足心底仅存的一点虚荣。就这样村官在老乡儿的眼里成了机关干部,在机关干部的眼里村官成了廉价勤务工,恐怕就连在自己眼里也搞不懂了,我究竟考村官来做什么来了?
第三篇
2013年的网络语,叫做“No zuo no die”意思是说,不作就不会死,什么是“作”啊,就是一种不安现状的瞎折腾,我就是那个爱“作”的小子,我不屑在乡镇干着内勤打杂的工作,我想做个接地气的村官,就扎根在村里干出点事儿来,我想发展林下刺嫩芽(山野菜),这不是我凭空臆造出来的点子,而是我在大学时候参赛的一个课题,可以说在脑子里思绪很久了。我以为这是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万无一失的计划,一定会深受领导的赏识,长辈的认可。可是汇报领导之后,苦苦等待赏识变成了石沉大海,再无回音;满心期待的认可变成了异想天开的瞎折腾。没错儿,我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种儿,你们不看好,我就自己搞,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相信遗憾会比失败更可怕。
第四篇
我用自己口挪肚攒村官工资六千元,通过朋友介绍买了刺嫩芽苗子,在自家的山林里拾掇起来,很快几天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大片。看着一颗颗整齐的幼苗,我甚至想到了来年之后丰收情景,就像姑娘盼着结婚,新娘子到了结婚这一天,除了会傻笑,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可是这个消息在村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说什么的都有,好好的“机关干部不当,回家整那破玩意儿,那玩意要是能赚钱我们不早弄了,谁能和你一起干,瞎折腾!”,“作吧,把自己赔进去就好了” 还有个以前的村干部,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总之有喝倒彩的,有不看好的,有不屑一笑的……,有段时间我不敢走在村里头,我害怕了,我不是怯弱他们不解甚至嘲讽的嘴脸,我是害怕以为那些人因为看到我,这个话题会久久不会散开,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在搔首抓背的扯皮中,伤到父亲的自尊。于是我每天都在期盼着,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到苗地去转转,盼着一天天的成长,冬天去了,冰雪融了,春天到了,新枝绿了,可是就在大地苏醒的时候,刺嫩芽枝干却没有萌发新芽,而是在一天天枯萎,我搞不懂什么原因,成活率不足百分之一,几无幸存。我哭了,很难想象吧,一个27岁的大男孩儿为了几千块钱的苗子哭了。站在高高的上岗上,俯瞰着整个村子里街头巷道人来人往,看着亭子下面闲谈的人堆儿,仿佛在说,“看啊,这大学生肯定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回来瞎折腾,怎么样,赔了吧,我早说过不行的…”,一个个平时道貌岸然的家伙仿佛在隔岸观火般奚落着一颗未成熟的心灵,在糟践着,蹂躏着,就像把它塞进又暗又小的洞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