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村官培训的时候,好多宣讲者频频说到一句话:“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时我和很多小伙伴都觉得这样的表述很搞笑。对于我们这一批面临毕业的女研究生来说,性别、年龄都会成为影响职业选择的敏感型因素。最终,当我们选择大学生村官时,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举了。我不想用那些高大上的词汇去渲染自己的职业选择,去农村,只不过是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缓冲的机会罢了。
来到北京市喇叭沟门满族乡,一时间便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我独自漫游,看到山谷上空悠然飘过一朵云霓。蓦然举目,望见满山的青翠,缤纷茂密。这美景给了我最初的感动,我把它视若珍宝。经过一个月的闲暇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行政村担任助理,逐渐忙碌起来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无聊、空虚。记得初次去村里开会,偌大一间平房里挤满了村民,男人们不停地互相敬烟、抽烟,整间屋子就像着火了一般,烟雾缭绕,并伴随着粗口、脏话,有的村民甚至当众脱鞋,半躺在座位上……没一会儿,我便自行出去透气儿,心里满满的失落。我实在想不出为何我要离开城市?如此凄清、粗俗的农村果真能锻炼自己?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基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促使我的心情落到了谷底。
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认识了北辛店村农业技术员刘红霞大姐,她为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出生在东北,父亲是一位离退休老干部,母亲是一个退休工人,在当地,我们应该属于小康家庭。26岁时我来到北京打工,在一家私企服装厂上班。2004年经人介绍认识我现在的丈夫,他不仅离异,有一个女儿,而且一只眼睛还有残疾,那时我非常不愿意,但出于同情,不忍心立刻拒绝他,只好和他说相处一段时间互相了解。经过不到半年的了解,他的善良、老实让我改变起初对他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相守终身的人。
2004 年底,我决定和他一起回家过年,去他们家的路实在太远了,经过大山、小山、盘山路,都还没到地儿,我的心瞬间就凉了半截。他家共有五间几十年的老房子,哥仨儿分,就是说他只有一间半。他父亲去世的早,家里只有他妈和一个聋哑哥哥,老娘八十多岁,裹着小脚,眼花耳背。聋哑哥哥五十多岁还没有媳妇。这老少三辈全靠我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和一年卖玉米的钱过日子。那时我丈夫害怕我看到家里这种情况不愿意跟他结婚,跟我说:“让我妈和我哥单过。”“你说什么?你不在家的时候是谁给你照顾孩子?你忍心不管他们吗?你放心吧,我会和你一起好好孝敬你妈还有你哥。”从我来到这个家以后,洗衣服、做饭全是我的活。这都好说,关键是一开始女儿根本就不接受我,怎么做都不顺她的心,我怎么哄她也是不高兴,因为一点点小事也跟我使性子。有一次我和他爸爸吵了两句,丈夫外出有事,我跟女儿说你写完作业咱就吃饭了,她说:“你少管我,我不用你管,你和我爸还不一定怎么样呢?”当时眼泪就在我眼里打圈,“我也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学习好能有出息,学习不好怎么办?”她看我哭了,便走过来向我道歉,不知哪来的力气我一把搂过她,此时眼泪不由自主的流淌……“阿姨不怪你,阿姨只想对你好。”她很懂事的点点头。经过此事后,我和她的关系近了一步。有一次我去给她开家长会,丫头学习很好,学校领导让我代表学生家长讲话,女儿星期五回来跟我说:“阿姨,我管您叫妈妈行吗?”我说:“当然,自从我来到这个家,我就一直把你看做是我的亲生孩子。”
来到这个家一年多,我父母都不愿意,嫌这里穷,村里的人也说我是个骗子,在这里过不长,闲言碎语很多,我一生气就告诉自己,不管怎样也要把日子过起来,还要过好,我要争口气给他们看看。由于我的坚持,父母也只好同意。
近几年党的政策好,给我们盖了新房子。谁诚想这时婆婆摔了一跤,瘫在床上不能动,医生说必须做牵引,婆婆怕我们花钱死活不住,没有办法只好回家养着,开始连翻身都翻不了,屁股上更是长了好大一块褥疮,疼的她直嚷嚷,说什么给她点敌敌畏喝,气的我坐在门坎上直哭。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我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医学书,按书上说的去做。就这样,我每天晚上给她擦身子,白天把身下的被子拿出去晒,一来二去,病情不但有所好转而且再也没有反复过。这七年,我从来没有间断过给婆婆擦身按摩、清理大小便。婆婆握着我的手说:“闺女,要是没有你照顾妈……”眼泪已经下来了,我知道她要和我说什么,“妈,您别这样说,养儿不就是给您防老的吗,我孝敬您也是应该的,我自己也有老的那天,更何况我们是一家人。我只希望您能健康、长寿,将来能和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女儿很争气,现在在湖南上大三,一直以来她总希望我给她再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可家里负担太重,实在没有能力再生一个,加上我的年龄也不适合再生育了,没和老公商量,我自己去乡里把二胎指标退还了,其实有一个女儿就很好了,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一直以来我都视为亲生一样看待,一样照顾,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母女也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婆婆有养老金,身体还算健朗,哥哥有低保,吃住保暖,老公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孩子更是学有所望。虽然我们不是很富裕,但我们很幸福,我们的日子有盼头。刘大姐说:“过日子嘛,不免辛劳、苦涩,但咱无怨无悔,照料自家的亲人,吃再大的苦也是应该的,我总不能把自家的事推给别人吧!”
刘大姐讲故事的时候一直都面带微笑,我能感受到她满怀希望的眼神和淳朴的内心,就是这样一个农村妇女,她激起了我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勇气,让我想要迫切的对未来进行重新思考。她为我上了做为村官的第一课:所谓幸福感就是我们要先做好份内事,内心要充满希望的力量。
注:刘红霞大姐前前后后获得北京市、怀柔区多项奖励,2014年9月被评为怀柔区“十大孝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