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8月底,我2年的村官生涯就将期满。幸运的是,我通过了福建省2014年选调生考试,将继续服务于基层这个大舞台。在我工作2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我将继续我的青春之旅。
回首2年村官路,往事总在不经意间浮现眼前,让我感动不已,我知道它们已经存在于记忆深处。我愿撷取二三事,与村官同行分享。
一顿早点收获信任
2012年重阳节,福建省泰宁县推出让老人到大金湖免费旅游活动,具体组织任务落到村里。由于我所任职的村离县城比较远,游湖又需要两至三小时,再加上老人们的体力问题,村两委决定让大家赶早坐班车到大金湖。
早上不到7点,老人们就坐上了班车,直达大金湖景区。许多老人感慨:“虽然电视上看过很多次,但还是第一次来大金湖游玩,真是太好了。”
与老人们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多因赶早班车没吃早餐。我立马跑到小卖铺买来干粮和水。这,让他们对我称赞不已,我与他们的距离也立马拉近了。
当天,我一路带着老人游船、爬山,玩得不亦乐乎。路上遇到老家音山村的老人们,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这时,大源村的老人们纷纷跑过来向他们夸赞说,这个男孩真的很乖、有礼貌。
回村之后,我每每碰到这些老人,他们总是嘘寒问暖,给我喝擂茶,留我吃饭。
这件事让我领悟到,农村工作的精髓是“尊重”二字。唯有真心实意的关爱、力所能及的帮助才能得到村民的肯定与信任。
菇棚里体验创业艰辛
大源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其茶树菇基地是2012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捐资助建的扶贫项目。乡党委书记交待我,驻村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辅助村两委干部将扶贫项目茶树菇基地做好。
那些天,我早上8点不到,就跟着村书记骑着摩托车到离村一公里处的基地开始忙碌。搬石头、接电线、铺水泥路……直到晚上7点左右才能收工。随后,跟着村两委与贫困户们一起座谈,讨论基地如何运作。回到宿舍还要记录当天工作、撰写信息。期间,多次与村书记往返于县乡两地,递送各种基地生产经营所需材料,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正如菇农杨玲说:“在菇棚干活很磨时间,忙的时候早上3点多就到菇棚,晚上1点多才回家。家里上小学的儿子都跟老师说自己像留守儿童。而且,茶树菇销售也看行情,万一今年行情不好,再辛苦也没收获。”
所幸,去年基地生产效益不错,共种植茶树菇60万袋,产出干菇2万余公斤,总收入130余万元,发放村民工资20余万元,每户贫困户挣的收入不少于4000元。今年,基地继续扩大规模,种植茶树菇120万袋,带动近200人致富,培养当地技术人员15人,100%从当地吸收劳动力。村里还从基地盈利中抽取一定比例,建立大源村茶树菇基地扶贫基金,初步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村群众”局面。
在茶树菇基地,我体验了农村创业的艰辛,真切地认识到要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时我也收获了创业成功的喜悦,望着菇棚里长出的茶树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当导游学会换位思考
大源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支书严建华是本村最为知名的导游,接待过五湖四海的游客。我从严书记的讲解中,了解到了大源村的古建概况和历史典故,也学会了怎样抓住游客关注点,做一个合格的讲解员。
今年7月初,我的母校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组织20多位大学生到我村暑期社会实践,导游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我认真作了准备,站在下乡调研的大学生角度,想了不少他们可能会问及的问题。
我带他们游览大源村戴氏官厅、戴氏宗祠、古驿道、南溪圣殿、文昌阁、魁星楼、严氏宗祠等地方,让他们不仅了解到大源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让他们亲身感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和赤膊龙灯的魅力。同时,我结合2年来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诉说农村工作的酸甜苦辣,让有意基层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尽量都来基层锻炼锻炼。学弟学妹们对此都非常感兴趣。
当导游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当导游不仅要介绍自己了解的东西,更要详细讲解游客感兴趣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互动顺畅有效。其实,基层工作更是如此。如果遇到村民不解的问题,不能光讲政策、原则,更应该多从村民的角度去倾听,以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去交流。
(作者为福建省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