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大学生村官:人民鱼水情,总理慈悲心
2014-05-27 10:17:00

  在摄影记者的记录下,周总理的形象被定格在一幕幕被群众环绕的身影中。他亲切地笑着,但却难以掩饰心中的沉痛,他握起老百姓的手,身上背负的便是国计民生的重担。看完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始终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幕幕,让人潸然泪下。最近,第二批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身为一名驻村的大学生村官,我曾经很不屑地说“我们还哪里用得着专门走群众路线?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群众”,事实上我只知我身在基层,却看不透许多事情,我不明白明明利好的政策,村民却不满意,明明按规章办事,村民却骂骂咧咧,事实上是我没有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一树槐叶探察民生。一路的奔波劳顿,周总理不顾在车上好好休息,却注意到了路边的槐树,“这里的叶子不多了,哪里去了?”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道出了周总理敏锐的洞察力。为了不让总理堵心,村主任善意地回答都让羊吃了,却让天真的小女孩连弟无意间说出了实情,“槐树榆树上的叶子俺奶俺娘都喜欢吃,说甜”,什么都瞒不过总理的眼睛,他知道一定是政策出了问题,让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来调查、完善,用他的一双慧眼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群众路线是一碗拽面蕴育民情。连弟奶奶卖掉了自己的寿材,就为了给总理亲自做一碗拽面,总理拒绝了伯延公社食堂给他做的红烧肉,却二话不说将这一碗拽面吃的干干净净,他对夫人说“不吃,老人家今后的生活不会快乐”,他不仅吃了面,还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送还老人家。他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群众路线是一双布鞋撑起民意。周总理去看望给乡村夜校上课的汪老师,一眼就发现老师赤着脚踩在冰凉的泥地上,当即俯下身子给汪老师穿鞋,汪老师因为站得太久导致脚部浮肿穿不进鞋,总理便派人送了一双新的合脚的布鞋。这一双布鞋换来的是老师对于教育的使命感,是孩子们对于读书的责任感,当听到孩子们说“我以后再也不逃学了”,总理深锁的眉头在这一刻终于舒展开来。给汪老师穿鞋的举动是一个总理对培养国家栋梁的辛勤园丁们表示出的极大的尊重,正是因为总理把人民当朋友、当亲人,用心地关怀,才赢来伯言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深刻爱戴。

  群众路线是一出落子戏唱颂民心。影片中周总理听伯延人民唱了三次落子戏,第一次坐在炕头听连地奶奶唱戏,回忆当年刘邓大军的艰难历程,周总理与老区人民心连心;第二次看人民为他表演的落子戏,因为吃不饱饭,群众表演没力气,一出端花被改成几个人端,他亲切地称之为新颖。第三次是他不忍心看大家表演受累提出要休息,被称为“落后份子”的胜德男扮女装为他唱了一出“小过年”,歌词中总理听出了深意,听出了民心,禁不住驻足鼓掌。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理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是纠正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良药。

  一滴水具百川味,一微尘纳万千景。周总理用这短短的四个昼夜,不仅征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心,更为所有的党员干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群众观点让我们深受感动,一国之总理都能做到深入田间地头去调查研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作者:谭晓曦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