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听群众言,说家常话
2013-12-06 15:34:00

  大学生村官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走群众路线,有一个切入点不妨一试——听群众言,说家常话。

  听群众言,应有听的姿态。听,不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空杯才能容纳,听群众说话时,就得抛弃刻板印象,去除预先假设。和村民聊天,靠上前,慢慢谈,听进去。不搞一言堂,不搞居高临下讲道理。跟村民说话,多些虚心耐心,做到推心置腹。

  听群众言,得有听的方法。百姓的平常话是座“富矿”,里面有种地养家、家长里短的悲喜故事,有对政府的希望、对干部的评价、对生活的向往。听时勤归纳,听后多反思。归纳群众语言的内容就是收集信息,整合民意,是做基层调研的重要形式。尤其,关系村内重要事务时,严格走程序,村民代表会上多些畅所欲言、群众心声,加上正面引导,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整合民意看似多费了时间,其实是争取了民心,减少了决策阻力。

  听群众言,要有听的效果。假设一句话说出之后,石沉大海,没了回响,那么说话者可能会失望。如果说了很多话而长期得不到回应,那他甚至会消极,变得沉默。因此,政策的出台与执行,须呈现民众所望,考虑百姓感受。倘使听证会成了涨价会,拆迁冠以强制,用脚投票就会成为我们不想看到但不得不看的结局。具体到村规民约的订立、村级财务的公示、低保待遇的审批等事项,应体现出百姓话语权的被尊重和公平公正原则的真正落实。

  听是“输入”,说乃“输出”。说有说的方法与艺术,会说、敢说、说了管用是基本要求。

  会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决定了我们说话时的语域,老百姓的期许圈定了我们语言的内容。面对百姓讲政策,不仅要熟悉政策,而且要能转化。理解核心概念,清楚基本数据,明了适用范围是第一步。进行政策转化时,要把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转换成群众听得懂、用着顺的土话、家常话,讲全讲透讲实。最近,天津市推出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在落实“绿化美化”行动时单纯讲抽象概念就行不通。选取“秸秆还田,有益无害”“禁止焚烧秸秆,维护你我健康”等作为宣传标语,群众的心理接受和行为改变就相对容易。

  敢说。敢说反映的是工作上的担当精神,“人微言轻”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对于害群之马和不良现象要敢说,对于群众诉求和合理意见要敢回应。比如,上级要求配合环保、电力、公安等部门关停高污染小作坊,就要敢说、敢亮剑。对于求情找关系以做漏网之鱼,谋一己利益,想使机器照常转、浓烟滚滚冒的个别生产者理应严斥。另外,若是遇到村里道路泥泞难行,邻里纠纷难解等急事难事,就该敢说敢承诺。而且要一颗钉子钉下去,全程跟踪、推动解决,直到困难不难、矛盾化解。

  说了管用。立说立行,不放“空炮”、“哑炮”。说过之后要有落实,见成效。村官,虽位卑但任重。对百姓说过的话,承诺的事要担责,跟进。马上能办的,就加快进度,高效办妥;需协调有关主体的,则想方设法,尽快突破;实在难以当时解决的,要说明情况,求得谅解。用自己年纪轻,经验少,来推脱自身该承担的责任会显得幼稚且使人难以信服。总之,群众的满意度是最精准的标尺,常拿来测度自我,衡量工作,大有裨益。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艾家口村主任助理 李士杰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