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只有向下扎根 才能向上成长
2013-11-06 15:17:00

  习惯了田间地头的泥泞,熟悉了这里的相亲邻里。转眼间,我的“村官”生涯已经五年多了。

  2008年6月,我大学刚毕业,通过公开招考成为抚宁县石门寨镇王木庄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任村书记助理。一路走来,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我经受了考验,慢慢变得成熟起来。当初的新鲜已经孕育成了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情愫,它让我对基层工作始终保持着源源不断的热情与动力。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热情与动力,我才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味到:大学生到农村不是“做客”是做事;村官不是一个跳板是一个舞台。

  脚上沾泥,心坎才能贴近群众。基层业务的繁琐、村务工作的复杂在我的意料之外。上任之初,为了在工作中理出头绪,我不得不抓紧“补课”。除了调出村级资料进行“文本研究”,更是坚持每天走访村民。一段时间下来,在校园里的书生气褪去了,肤色也变得“健康”了。日子久了,村民也都能叫得上我的名字,他们也不再拿我当“客人”了,有心里话也都愿意跟我说,有不明白的事也都乐意跟我问。

  不忘学习,梦想才能清晰。“中国梦”不能没有根,基层不能没有梦想。大学生村官就是怀着“中国梦”扎在基层的一条根须,只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营养;只有坚持学习,梦想才能始终清晰。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涉农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依据,告诉了我们怎么样扎根。“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我们的宗旨,告诉了我们为了谁而扎根。

  用心工作,睡觉才能踏实。到村后不久,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件事关基层稳定、推进基层民主的“大事情”,对我这个新村官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一次次演练,一遍遍校对,彻夜整理材料。当第八届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的时候,我如释重负。人口普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我担任了一名普查督导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镇普查办下达的各项任务,确保了我村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真正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并顺利通过了镇统计站的抽查验收。让老百姓自掏腰包的工作最难做,新农保就是这样一项工作。要让他们想得通,就要让他们看到实惠,给他们说明白这是一个好事。晓之以“利”,方能动之以情,王木庄村的参保率达到了100%,成为石门寨镇为数不多的全部参保村。

  当好“村官”,也要有学问。整洁的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而破坏村容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个“私”字。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甚至有时候,能扫清自家门前雪的还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好多人把垃圾在家门口的路上一倒便了事,并且从不觉得有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只因街道是公家的,一说是公家的,就有点可以占便宜的意思,村容就这样被私心弄脏了。我到村里时,就目睹了“垃圾围村”的景象。2009年4月,我配合村干部开展了道路净化工程的建设,共修建半封闭式垃圾场4处。为配合这项工程,我们挨家挨户做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加强自我约束,共同维护村庄环境。慢慢地,村里干净起来了,村民也禁不住夸上几句。

  没有文化的农村,不是新农村。一个村庄的进步,不能单单只有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从到村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王木庄村爱好打乒乓球的村民较多,2009年春节前夕,我组织开展了王木庄村首届乒乓球比赛,村民很是响应。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奖品。虽然只是一瓶洗发水、一条毛巾或一块香皂,却极大活跃了气氛。在县文化局、乡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我村还建立了农家书屋,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我要负责图书分类、整理、登记造册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上千本图书全部入柜,农家书屋全面投入使用。现在,村内共有图书28568本。看着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心里有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发挥专长,才能更好地服务村民。村民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我运用专业特长,协助村干部对村民矛盾进行调解。村民们都称赞我“有知识的大学生”。另外,我从网络上收集了一些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将枯燥的法律理论转化为村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利用农闲时节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而我也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朴实可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在农村工作,多付出,多为村民着想,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

  五年多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什么是村官精神: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平凡所忧,方能把青春、智慧留守在坚实的基层,把激情、汗水抛洒在厚重的田地里。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   作者: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 李 彪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