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间地头,我喜欢捧起一抔黄土查看墒情,俯下身子拔掉薄膜下的杂草,不知道这种潜意识从何而来,或许是日复一日的奔波,与这里的土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管有多忙,远远地就有农民和我打招呼,他们一大群人在地里干活,看见我来了,都过来和我闲聊,我帮他们端茶倒水。大树底下大家席地而坐,村民老张半开玩笑地说:小孙刚来的时候,很腼腆,现在稚气全无哈。甚至还有人给我起了外号叫“小灵通”,那是因为我一直关注上面的各种惠农惠民政策,并且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不仅如此,每次除了讲解政策,我还给大家讲讲故事。如同一位说书先生。就这样一来二去,我和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村民有什么话都向我诉说。
有位村民以前在陕西一家养鸡场干过,现在回来想开办养鸡场,但苦于资金缺乏,鸡场迟迟未能动工。我知道情况后,积极帮他出主意并多方奔走想招数。恰逢“双联”贷款,我主动为其担保贷款10万元,在县农牧局的精心规划下,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养鸡场终于建起来了。
不过,村里主动创业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靠种植传统作物维持生计,未能充分发挥村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种植药材的创业加盟广告,我觉得是个不错的路子,可以借机改变村里的种植结构。我找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但他却说起,两年前村里曾有人种药材,收入很好,但最后因赌博倾家荡产了。“大伙都嫌种药材麻烦,还是种玉米清闲。”老支书唉声叹气地说。但我不愿放弃,因为我坚信:太白属于林缘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适宜,很适合种植药材。后来,我找到老支书的侄子,经过三番五次做工作,他最终同意留出10亩地种植麻黄和柴胡。目前药材长势良好,我已帮他联系好了销售渠道,预计亩均收益达8000元以上。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变一群人的观念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一个致富带头人却让村子“柳暗花明”。现在大家纷纷效仿,都在种植中药材或其他经济作物,各种绿油油的新型经济作物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