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到村里进行“三夏”及防汛等工作的筹备,因突发小事故,我和几名村干部以及一些村民被困在一个河心岛上。借此机会,我和村干部们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交谈。必须承认,在这之前我对本村情况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所以我很感谢这个机会,让我对村里一些现状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
刘庄村所辖刘庄、前营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50亩。全村的经济来源只依靠人均不足0.72亩的土地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微薄收入,所以刘庄村被评为国家级贫困村。
我问村党支部书记刘青建:“叔,咱村为什么没想过要在养殖业上做文章呢?”
刘书记是个很有思路的中年人,身材略胖,话不多,语速也不快。
“以前不是没搞过,2009年我带头在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十几亩的养牛场,可是后来因为资金不够,管理跟不上,干了两年多就不干了。”刘支书说道,“村里前些年也有养猪的、养牛的、养蛋鸡的,但搞了几年就不行了。”
“养牛应该不错呀,牛、羊的市场行情跟其他畜禽比起来应该还算稳定呀!”因为我姐姐是经营兽药公司的,我跟着她跑过两次市场,所以也稍微懂得一些。
“是啊,牛、羊的风险是小一些,但对养殖这个行业来说,必须要有规模,规模大了,才能高效。”
“那为什么不扩大规模,搞现代化、科学化养殖呢?”我近乎天真的问题让大家都笑了。
“那需要钱呐,你以为那么容易啊!”一个村干部用一种看书呆子的眼光看着我说。
联想到前些天我陪姐姐去武汉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时的景况,我沉默了。是的,在此次博览会上,畜牧机械制造行业、畜禽生物保健行业、饲料行业、种源行业等几大行业上千家企业进行了展出。以养蛋鸡为例,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所配备的如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等,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实现了高效养殖。但前期的成本高得令人咂舌,对于农村普通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如果实现不了现代化、自动化、规模化,其后期饲养管理难度就大,疾病控制、饲料控制、人工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导致养殖成本提高、利润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会出现刘书记所说的村里养殖不景气的现象。
“那能不能申请贷款呢?”我仍不死心。一位村干部说:“不瞒你说,也不是没想过,咱村之前也有过致富能手,靠养殖发家,但是如果小额贷款3—5万元还差不多,如果贷款额数大,审批起来相当麻烦。再说养殖业风险大谁不知道,不是有句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所以银行贷款很难审批下来,不信你问刘书记,他的牛场是不是因为贷款不好批、规模无法扩大而放弃了吗?”
我转头看看刘书记,他点点头没说话。
是啊,饲养是养殖行业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上游的种源与下游的屠宰加工以及附属的饲料、疫苗等行业的风险相比之下则小得多。
看来,什么事情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要想创业,为村里引进致富项目,首先要深入研究,细致调查,不能光凭一腔热血,盲目投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为村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