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外出村民“回流”务农
2013-06-25 17:54:00

  我们村子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儿,没啥经济收入,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去了,留着孩子和老人们种几亩地,别说致富,就是连温饱都成问题。村里有个叫宋东飞的年轻人,承包一些退耕还林地,采取杏药间作的方式种植了一些西梅。我就经常和他联系,探讨村里可发展什么投入少、效益好的项目,同时我还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去水利局、林业局咨询相关专家,就这样来回做了多次项目试验。

  综合我们村子的特点和自然条件,我最终把种植优质烟叶、旱作中药材作为致富的主攻方向。由于村里本来就有几个种烟大户,我们就到烟叶公司争取当年的千亩烟叶种植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引进资金新建烟叶育苗中心和示范烟田;西太平庄村有1300亩退耕还林地,我们尝试开发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这片林地采取杏药间作的方式,示范种植黄芩、子母等中草药。同时我们还呼应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万寿菊种植产业的规划,号召几户先小面积试种,成功后逐步推广。

  平时,我们邀请县药材公司、杏扁公司专家到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大讲堂”活动,对杏扁树嫁接,黄芹、子母种植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新建的“农家书屋”购置大批农业种植技术等相关书籍;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的优势,及时把相关的种植技术、农业疾病防治措施播放给种植户观看。

  渐渐地,一些年轻人不再出去打工了,他们纷纷加入种植烟叶、玉米、万寿菊等经济作物的队伍,他们的经济收入并不比外出打工差。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河北省蔚县暖泉镇西太平庄村副书记 蔺媛媛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