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干啥吆喝啥。”大学生要当好村官,首先要学会与村民沟通,用农民的话说话,说农民的话,这样才能迅速拉近距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以下是三名大学生村官的经验和感受。
不懂方言闹出笑话
任杰(江苏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大学生村官)刚来村里的几天,由于语言不通,在和村干部及村民的交流中,我连蒙带猜也只能懂一半,但又放不下“面子”,怕大家笑话我连话都听不懂,还能做什么?于是我就屡屡点头,装出一副听懂了的样子。在几天后的一次党员大会上,我的不懂装懂终于闹出了笑话:一位村干部把他亲戚家的闺女领到我面前,要介绍我们处对象!我大惊失色,连连摆手!结果他操着沭阳普通话一脸纳闷地说:“我前几天说好给你介绍对象,你不是点头说行吗?”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到了农村就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老百姓学习,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
为了尽快学会当地方言,让自己早日融入村民当中,我主动要求参加拆迁工作。拆迁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为了吃透政策,方便做群众工作,我把县里的拆迁政策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村民似乎对我“背诵式”的政策解读并不买账。有一次我到村民王某家去做工作,他就直接对我说:“大学生,你说的权利义务我不懂,我只认一条,我不能吃亏。”这时和我一起来的刘主任接过话头:“老王啊,你到菜场去割猪肉,还能只要瘦肉不要肥肉啊?你不能光想着好事啊!”王某一听这话就不出声了,刘主任趁热打铁很快就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大道理本身没错,但老百姓不喜欢听,必须把大道理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通俗语言。而老百姓喜不喜欢听的关键就是看你说的话是否贴近他的生活,是不是符合他的价值判断。于是我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定了“四个一”的目标,即每天早上到菜市场转一转,了解油盐酱醋的价格;每天到一户村民家里聊一聊家长里短;每天和一名老党员、村干部聊聊村务工作;每天记录一篇群众语录。在不断的积累中我也逐渐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俗语,喜欢上了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说大道理村民不买账
青鹏(四川省旺苍县国华镇大学生村官)我于2007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2008年任旺苍县国华镇山坪村支部副书记;2010年10月,村级党委换届,我当选为花街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着实让我受益匪浅,教会我许多做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其中如何与老百姓沟通就有很多的学问。我曾遇到过这么个纠纷,两家邻居为排水问题闹矛盾,我和村主任、小组组长一起去调解。我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有关相邻关系的条例进行劝导,并劝说两家一起把排水沟掏一下。说了半天,上游的一家一句话就把我说懵了,“凭啥?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回去后,我去请教村里的老书记,老书记说:“他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主,你就让他做主呀!”再次去的时候我就直接到下游的一家说:“你们弄不到一起,你就让他家自己去弄条沟排水。”下游的那家把水沟一堵不让上游的那家过水,上游的一家急了,立即就去把水沟掏通了。事情就这么轻松地解决了,老书记的办法还真灵。这件事我感受很多,在与村民沟通时,不能太书生气,不能生搬硬套一些法律条文,还要多用当地群众常用的语言,否则还真不好开展工作。
真心为百姓,沟通就顺畅
叶松(安徽蒙城县庄周办事处大学生村官)2008年8月,我被选聘到庄周办事处王桥村担任村主任助理;2009年11月被任命为王桥村党总支书记。
刚到王桥村时,我听不懂当地的方言,更不会用当地话与百姓沟通,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接下来我就学习地方的方言、了解民俗,一段时间后,老百姓听我说话也就顺耳了。有一次,我在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用煤矸石修建大黄庄生产路。经过几天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筹资工作,只剩下3户人家不愿出钱。我决定去这三户家走访一下。“这几户可是有名的难缠户,你还是不要去了。”村民组长说。想回避也不是办法呀,我决定还是去碰碰钉子。到了第一家,他先给我一个下马威:“你就是村里来的那个大学生?是来镀金的吧?俺庄这路都修十几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修好,你看还能修好吗?!年轻人,算了吧,这不是你干的事,你还是坐坐办公室吧。”我说:“难道你还想过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吗?修好路对大家都有好处,你应该支持这个工作。另外,我也不是来镀金的,我会一直呆在这里,不光看着路修好,还要看到大家都富起来。你要是没有钱我先帮你垫上。”他有点不好意思了,笑嘻嘻地掏出钱来。随后,另两户人家也把筹资款交齐了。
其实,老百姓都是很朴实的,只要你心中装着老百姓,真心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会信任你、支持你,沟通起来也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