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我有一本《农民语录》
2011-05-20 12:00:00

   最近读了央视前著名主持人倪萍的《姥姥语录》,感慨颇多。突然想起,我也有一本《农民语录》。那些平凡朴实的事,伴着五月的春风,浮现在心头。

  “整天坐办公室,当然没事做”

  到村不久,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每天在办公室打打材料、喝喝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位身着旧军装的老大爷来村部办事,皮肤黝黑,眼神明亮。他和我聊天,知道我是上面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后,就问我:“来村里感觉怎么样?”我说:“感觉挺好,就是没什么事做!”“没事做?”他听了很生气,“整天坐办公室,当然没事做了。上面派你下来,是让你到老百姓家里多走走、多看看的!”他越说越激动,还骂我白拿钱不办事。

  当头棒喝,我忘记了后来与老人是怎么结束对话的。不过,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都去老百姓家走走看看。

  “老百姓就认这个理,该使劲时就得冲”

  去年夏天,村里发水灾,道路多数都被冲毁了。秋忙的日子转眼就要到了,要恢复生产就要把路修好。可是,村集体账上没有钱,上级拨付的救灾款也得等上一段时间。老支书就把村干部召集到一起想办法。其中,有一个村民组长提出发动村民掏钱修路,她愿意带头。我当时不相信,“以我对村民的了解,不可能有人掏钱”。

  可没想到,村民们真的自掏腰包把路修好了。最少的捐了六七十元,多的二三百元,不少村民还让出了自家的菜地给修路腾道。我再和那位发起捐款的村民组长见面时,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没想到老百姓能有这么高的觉悟。”她爽朗地笑了,跟我说,“让你长见识了吧。我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我们明白一个理:该大伙使劲的时候就得往上冲。就像这路,谁家都得走,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心中一杆秤,轻的那头绝不能是老百姓”

  有一次,我跟着村主任去调解一起纠纷。一路上,村主任再三叮嘱我要怎么说、怎么做。我听出来,他想让我偏袒其中一方。“如果双方拿不出证据,你就让老王家让步。”我挺纳闷,村主任一向处事很公正,怎么会这样?

  如我们所料,双方都拿不出有力证据。苦口婆心劝了一上午,当事一方的老王就是不同意,并且指责我明显偏袒对方。老王越说越激动,指着我和村主任的鼻子就骂开了。从他的骂声里,我听出来了:他原来是村主任的亲戚。第二天早上,村主任让我写份调解书,说那两家和解了,他昨晚拎了一瓶好酒,专程去给老王做工作了。“当村官的心里就得有杆秤,轻的那头得是你的,绝不可以是老百姓!”村主任抖抖手里的旱烟,语重心长的说。村主任的所言所行,让我明白了何为村官的准则与责任。

  两年的村官生活,我收集了很多类似的话语,简单而深刻,温暖而有力。也正是这些出自农民口中的“大白话”,让我在困惑时找到方向,找到希望,并将终身受益。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楼房村村党委副书记徐大圣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