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趟出文化兴村新路子
2011-07-15 12:00:00

  “当干部就要能吃亏,能吃亏才能有所作为……”这是我工作之余自创的一首《吃亏歌》。如今,这首歌已经在村里传唱开了。

  我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到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海村任“村官”。入村工作后,我了解到,海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闭塞,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村里经济文化发展滞后。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利用自己学中文的优势,首先把村委会闲置多年的黑板报办了起来。

  我办的黑板报,编排方式新颖,内容通俗易懂,版面美观大方。通过黑板报,向村民定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法规,传递信息文化等,受到了村民们一致欢迎。但是,在办报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了黑板报的一些不足,如版面形式比较单调,粉笔字迹易脱落,从而影响了宣传效果等。

  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心在办好黑板报的同时,再办一份村报——《海村新风》。我把“服务海村村民,贴近百姓生活”确定为办报宗旨,采访、拍照片、做策划,设计版面,都由我一个人做。为了搜集最新资料,丰富版面内容,我不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还自费订阅了《河南法制报》等十多种报刊。为了保证村报印刷质量,我跑遍全市的大街小巷,寻找印刷厂家。

  2007年9月22日,第一期《海村新风》新鲜出炉,我挨家挨户免费分发到村民手中。4年来,我坚持办黑板报65期,自费创办《海村新风》11期,为村民提供科技文化信息600余条。村里赌博、酗酒的人少了,形成了争相学政策、学科技的好风气,还涌现了致富能手王永亮、植树模范李春香、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史虎明等模范人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07年的2400元,攀升至现在的5600元。

  回首4年工作经历,我深刻认识到,给村民送钱送物只能管一时,即便是花大力气引进好项目,没有好的执行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时种文化比种项目还要重要。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海村主任助理张英华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