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排解寂寞,最终还靠充实内心
2011-08-12 12:00:00

  编者按8月初,安徽宿州埇桥区蕲县镇灯塔村主任助理徐囡在与记者交流时谈到,留守村里的一般都是老人和儿童,白天很少有同龄人交流,晚上常常有一种寂寞的感觉涌上心头。

  徐囡的这番话,代表了一批初到农村的年轻大学生村官的共同感受。他们从校园到田园、从城市到农村,客观环境的变化难免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因而通过自我调适尽快排解寂寞、化解心理上的落差显得尤为重要。在新一届大学生村官陆续赴任之际,记者与部分在岗“村官”进行了在线访谈,请他们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和做法,旨在相互启发,共同书写好融入农村这份“答卷”。

  其实,孤独的不仅是我们

  赵宏斌(北京怀柔区雁栖镇陈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是2010年考上“村官”的。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住在村委会大院。村委会一般天黑就关门,整个院子就我一个人。从学校那种热闹的环境一下子落到这般寂静之地,孤独之感非过来之人所能体会。

  当时,我就想,环境的冷静不能导致心理上的“荒漠”。既然来了,就得学会适应。由于与村民还不太熟悉,很少串门聊天。晚上我通常会做一些锻炼,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大部分时间用来看书,主要是学习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等,为干好农村工作进行自我“充电”。因为我深知,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远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不利用晚上的时间补补课,讲话就不会讲到点子上,做事也缺少方向感。如此带着责任心学习,晚上的时光就充实了许多。当然,偶尔也会约同学和村官朋友网上聊聊天,做一些交流,互相鼓鼓劲。有时候也会去看看电影,放松一下身心。

  一年多的农村工作实践,使我意识到,其实孤独的不仅是我们,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那些子女在远方打工的空巢老人,都是孤独一族。为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晚上的时间陪老人聊聊天,跟留守儿童讲讲故事,“孤独之人”走进“孤独之人”,孤独定会烟消云散,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

  工作上手了,就不会寂寞

  宋明(江苏南京江宁区淳化街道青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7月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对我来说,在农村工作,与农民打交道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虽不是外地人,但为了体验社区的民俗、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我选择住在社区,这一住就是2年多。说实在话,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但现在工作上手后,好多事情白天干不完,晚上还得加班加点。

  通常晚上我要做这样一些事情:比如相关材料的撰写、档案的整理、建房申报材料的填写等,还会上网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国家大事以及与三农有关的政策,写写博客与村官日志,对一天的工作做个小结,记下心得体会与思考……农村工作与机关工作不太一样,晚上总难免有些应急情况需要处理,比如抗旱防汛、纠纷调解等,在我的村官经历中,既有在医院陪护村民到凌晨一二点的事,也有为调解邻里矛盾深更半夜走不掉的事。此外,社区的篮球场也是我的一个好去处,空闲时会去那里打上半小时,虽然球技不佳,但全身大汗后冲把澡,一切烦恼和寂寞都荡然无存。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你真正上手了就会觉得有干不完的事。心与农民近了,力往农村使了,肩上的担子就会沉甸甸,胸膛里流淌的热血将驱散曾经的寂寞。

  自我找乐,乡村夜景别样美

  叶霞(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藻渡村主任助理):刚到村里时,晚上无疑是最难熬的。白天人来人往,东家转转西家看看很快就过去了,可晚上就不同了,农村又没什么娱乐活动,最多就是看看电视。

  刚开始住在村民赵老家里时那才叫纠结。赵老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安了家,老两口在家差不多8点一过就上床。多年的学校集体生活使我早已养成了不过12点不睡觉的习惯,这么早上床睡又睡不着,不睡又怕影响人家休息,就这样度过了无数个难熬的夜晚。赵老曾是兽医站的干部,喜欢读书,爱好下象棋,了解到赵老这一爱好后,我晚上就经常拖着他下象棋,不下到夜半三更不罢休。虽然十次有九次都是我输,但这样就消磨了时间。下棋是件费神的事,下完之后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再也不管什么蛙鸣虫叫了。

  时间久了,跟村民也熟悉了,晚上我就到村民家串串门儿。自从去年村上的农家书屋建成后,我就组织附近的孩子吃了晚饭来看看书,学学电脑。陪同孩子的老人们也都带着自家的板凳,到院坝里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那场景真够热闹的。我呢,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这边小孩吵吵闹闹,就赶紧劝导他们文明看书;那边电脑出了问题,又得迅速排除故障,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深夜,当大家离去后,我一个人整理整理书籍,打扫打扫卫生,总结一下当天的工作,上网了解一下时事,乡村的夜晚从此不再寂寞。

  融进村民,生活充实多了

  曹维康(山西省襄汾县襄陵镇许留村主任助理):不知不觉,在村官的岗位上已经干了近两年时间。记得到村第一天,搬进镇上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除了令我诧异的双层上下铺铁床,还有几张陌生女孩子的脸。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网线,更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那晚,我们在伴着虫鸣的月光里入睡,而上床的时间竟是晚上8点30分。

  接下来的日子,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几个同行的话渐渐多了起来。白天我们去村里工作,晚上享受欢乐的集体生活,这样的日子倒也过得安宁乐呵。尽管如此,夜晚总不能被一个又一个的“卧谈会”代替吧?毕竟再多的话也有说腻的时候,再新鲜的事情终究会变成旧闻。于是,每天晚上7点到9点成了固定的学习时间,我们从镇政府的陈年书柜里翻来“经典”,从领导那里淘来报纸、杂志。时间竟也在我们的阅读中飞了起来!

  有时,看书看累了,我们会去附近的小广场看星星、晒月光,和坐在那里的老人们谈心事、话家常。老人们的故事是我最爱听的,但最想听的还是老人们无意中透露出的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把这些建议运用到村务管理中,竟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个绿意盎然的广场后来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好动的几个室友,经常会在晚饭后放上音乐,在空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优雅的舞姿总会引来附近的大妈大婶们观看。渐渐地,舞蹈队伍壮大起来。早饭前、晚饭后,总会有人来跳上一场,大爷大妈锻炼腿脚,大姐大婶保持身材。我偶尔偷个懒,还会被大声地问道: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怎么没来?

  你说,这样的夜晚还有什么难熬的呢?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身心从未有过如此轻盈,生活从未有过如此充实。我憧憬着每个温馨的夜晚,村里的老少爷们、阿姨大婶们都可以大方地在广场上跳着舞着,都拥有健康的身心。

  这样的村官生活,真不赖!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