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天进村时,骄阳高挂,蓝天白云,一路青山绿水掩映眼中。乡里的驻村干部领着我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驶向村子。村子入口处是一条黄泥路,路向山顶逶迤延伸至村庄。一路上可以用“灰尘缭绕迷人眼,只知人在迷雾中”来形容。摩托车时而冲上山顶时而下到低谷,那种感觉如坐过山车般,有些惊奇有些兴奋。到了支书家门口,我看见支书很黑很瘦,身体单薄,让人感觉很容易被风吹倒,笑起来露出三颗上牙。他站在门口一直笑着,很是热情。下车后,我拍拍身上的尘土,摸一摸脖子,可以感受到一粒粒细小的沙粒粘着汗液,洗完脸的水竟然完全浑浊,心中的感叹真是难以形容。支书歉意地说,现在正在筹备修路工程,不久就会好了。我笑着。我的奋斗平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拉开了帷幕。
下午,村支书带我“参观”村子。村子不大,4个组,600多人,一眼望去满眼都是山,有大片的茶山、竹山以及板栗林,几乎没什么田地,有也是面积很小,呈梯状。房子都建在山脚或山腰上,很是陡峭,从远处看,很有层次感。四个村民小组间相隔较远,若从一二组去三四组,来回需花半天的时间,都是崎岖狭窄的山路和田埂路,上山下岭,支书健步如飞,我跟在后面气喘如牛,大汗淋漓。他笑着说,怎么把你一女孩子家分到我们这山沟里来,我笑了。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我的舞台在这里。
由于我们村属偏远山区贫困村,也是上级有关部门定点的扶贫村。通过申请,政府决定免费为我们修通进村公路。很快,挖机、铲车开来村口了,轰隆隆的机器响彻整个村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们起早贪黑引进材料,我就跟车抓质量抓监督,也跟修路的师傅们学习,问他们水泥和沙的比例,看混凝土是否太干、太湿等,并对村民们说,要记得给门前的马路浇水。看着宽阔的水泥路从村口慢慢延伸,越来越长,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一个月后,一条长3.6公里的水泥路横亘在山谷和山顶之间,真实地呈现在村民们眼前。
村民们是纯朴善良的,看着路修好了,万分高兴。可是由于长期的交通不便,生活也是清苦的。望着自家的土墙屋,脸上布满愁容。通过努力,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对村民修建85平米的红砖房给予1万元的补贴。于是,村民们积极发展经济,努力筹钱。经过两年努力,一座座红砖平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先前的破烂土墙屋一扫而光。县民政局干部来村里发补助款的那天,北风呼啸,天气很冷,但我知道村民的心是暖暖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也正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啊!这片热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那片黄土地和山沟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