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不能对村民开“空头支票”
2011-09-09 12:00:00

  “基层组织建设兴村,基础产业建设强村”,这是我担任苗寨党支部书记后,向村民许下的“发展承诺”。

  10岁,自己洗衣做饭,14岁,跟着父母下田插秧……一直以来我都是父母眼里懂事的孩子。高中毕业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填报的第一志愿也是唯一志愿,希望学成之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008年秋天,我应聘当上了“村官”。从进村第一天起,我就着手制定工作计划,一个人带上一个本子、一支笔,穿梭在陌生的村落,记录下所见所闻。为便于沟通,我认真学讲桑植本土话,靠着耐心和诚心,村民们很快接纳了我。2009年11月,苗寨换届选举,我以全票当选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组织带头人。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就要敢于承诺,勇于兑现,不能对村民开空头支票”。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兴村、强村”的承诺许下了,可要想实现并不轻松。我开始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切实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短短两年时间,我为苗寨争取各项基础建设资金近270万元,把苗寨最基础的水、路、电等老大难问题都一一解决了;村民活动中心也陆续配套到位,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我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发展产业上,充分发挥信息和人脉优势,引导村民找准致富路子。如今,已建成了四个产业经济带。

  一是超级稻种植带。全村514亩水田都栽上了低投入、高产量的超级稻,并成立了机耕队、栽插收割队和病虫防治植保队;二是蔬菜种植带。辐射带动30户村民,种植甘蓝、莴笋、苏州青等品种蔬菜100多亩;三是油茶培植带。“靠山吃山,傍水喝水”,瞄准山地经济林开发这一发展契机,利用苗寨丰富的森林资源,鼓励村民圈山育林。同时,积极争取县林业局支持,提供油茶苗,培育出了1000多亩油茶。四是特种动物养殖带。引导苗寨6家养殖户打破传统养殖习惯,改养经济价值更高的野猪、竹鼠,短短两年内,苗寨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698元提高到2010年的3250元,涨了近一倍,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乡甚至全县前列……

  为了兑现那份“承诺”,我还在继续努力着。当有人问及我的个人去向时,我的回答是:农村工作很充实。目前,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没有做好,只要领导信任我,村民需要我,我会一如既往在苗寨呆下去。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湖南省桑植县廖家村镇苗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龚清波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