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多揽“小事”,日子过得充实
2011-09-09 12:00:00

  转眼间,2011届新“村官”已经入职两个月了。看到他们稚嫩的脸上时而闪现出的一丝迷茫,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昨天。

  每一个从学校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迷茫,感觉无所适从、有心无力,这正是工作中所谓的“磨合期”。这个“磨合期”因人而异,长则一年半载,短则三五个月。

  记得去年自己刚到村里时,想出去到村里转转,可又怕领导看见了说自己擅离岗位,而整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又担心领导说什么都没做。头些日子,老跟自己做心理斗争呢,现在想来真够傻的。

  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刚来没多久就碰上了人口普查工作和朝阳区农村基层卷史的编写。人口普查对于了解我村地域、村民生活以及风俗等都有极大的帮助。在村领导的信任和帮助下,朝阳农村基层卷史我村组织史的编写也由我执笔。我积极搜集材料,走访老党员,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编写、修改,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我村的历史重新梳理了一遍。因为“人普”和村史编写工作的参与,我对村内无论历史还是现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我快速融入农村、走出“磨合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找准切入点,是每一个村官融入基层工作的关键。我是学中文专业的,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学中文的小姑娘来当“村官”能干啥呀?其实刚开始我也困惑。是呀,给村主任写述职报告?作个会议记录?当然不能只做这些。当我慢慢熟悉了村里的情况之后,我就主动承担起村里信息员的职责,这是沟通村和乡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村里无大事,但是每一件小事都关乎着村民的利益。信息员的作用,就是及时将村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努力以及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村民的关怀展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自己的文章发表在地区的网站上,变成铅字发表在报纸上,我的自信心终于找回来了。后来,我还加入了朝阳区村官自治委员会,成为宣传部的一名小干事,每个季度都会参与一次《与朝阳同行》的策划和校稿。当然,我也积极地投稿。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困惑、迷茫,是因为他不够自信、没有目标。基层的工作繁杂且琐碎,但只要放平心态,找准切入点,我相信就能慢慢上手,逐渐融入农村工作。

  (作者为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金家村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