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临漳镇北关村,人口相对较多,很多家庭年轻的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只留老人和孩子在家。帮助和关心村里的留守儿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我进村之后的第一项工作。
村委会设有一个图书阅览室,里面收藏了很多青少年儿童读物,我自告奋勇担任起图书管理员,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图书为媒,拉近自己和留守孩子们的距离。与孩子们接触了一个星期以后,我掌握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有的很活泼,尤其是几个男孩子特别调皮,有时候净想些坏点子。相比之下,女孩子乖巧很多,但也有几个过于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其中有个叫莹莹的女孩儿,今年九岁,刚见到我时,她显得十分拘束和紧张,总是低着头不吭声,我问她叫什么、几岁了,她都小心翼翼地回答。莹莹的奶奶说,孩子平时也不爱说话,但很懂事。我特别能理解奶奶所说的“懂事”,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常年不在父母身边,长期缺失了父母对她的宠爱,幼小的心灵不免受到“伤害”,而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只能在父母面前撒娇,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而早熟很多。莹莹是这些孩子中的典型,只有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本来我打算每周末把孩子集合在一起,给他们辅导功课,利用阅览室的图书资料,讲一些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小故事,做一些益智游戏之类的,尽力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我把想法告诉了村支书,他很支持我,并且建议我和村里小学的老师结合起来,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努力。老支书考虑到我刚来村里,和学校的老师还不熟,就主动陪我去学校找校长。就这样,我的帮扶留守儿童的想法顺利实现了。在我的建议下,学校每周增设了两节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也成了一名义务的心理健康课老师。这样,我们不仅能帮助到留守儿童,更给全校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周末,我还会组织孩子们到县里公园、湖边郊游。每个月我们会组织一次活动,或者演讲比赛,或者文艺比赛,亦或智能大比拼。
去年寒假前夕,在我的策划下,我们村的所有留守儿童一起上演了一场亲情感动话剧——《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整个排练过程中,我一直在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变化。刚开始,我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没一个人愿意说,并且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孩子们都异常安静。后来我告诉他们可以偷偷告诉我一个人,我会为他们保密,也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孩子们这才陆续动起笔来。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表情,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后来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他们只有把心里话大声地告诉爸爸妈妈才是最好的孩子,爸爸妈妈才会更爱他们,我还告诉他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我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孩子们是信任我的,听完故事,有几个孩子开始小声地念纸条上的文字,剩下的孩子也被带动了起来,声音由怯弱逐渐变强,他们的脸上开始泛起了开心的笑容,我被孩子们的纯真感动了。演出的前一天,我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向村民们广播,希望大家都能来看我们的表演。演出当天,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我用相机把他们复杂的表情一一记录了下来,他们真的非常可爱。我们用胜利的手势预祝成功,又用热烈的掌声为成功喝彩。
孩子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村民,这就是我和孩子们最大的成功。在听到村民热烈掌声的那一刻,我立志为村里的孩子做更大的努力。那次表演以后,孩子们明显开朗了很多,对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他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互帮互助,就连不爱说话的莹莹也开始主动找别人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