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问题要有“绝招”
2012-12-14 10:54:00
前不久,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召开在岗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会上,复盛镇大学生村官饶舒梦的发言让我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饶舒梦讲道,今年8月,区工会下发文件让农村贫困大学生上报“金秋助学”申请表,聂大叔的孩子已农转非,不符合申报助学金的条件。饶舒梦已使出浑身解数向聂大叔解释,但聂大叔仍坚持让饶舒梦把申请表报到区工会试一试。面对聂大叔的执拗,饶舒梦主动拨通了区工会的电话,并开着扬声器,以聂大叔孩子的身份向工作人员咨询能否申报。听了饶舒梦和区工会的通话,大叔也没多说,对饶舒梦说了谢谢,后来也没为这事再找饶舒梦了。
我在为饶舒梦的做法叫好的同时,也在思考他的工作方法。饶舒梦看上去只是简单地打了一个电话,关键是他积极的态度,用对了方法,才消除了大叔的误解,最终做通了工作。由此我体会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善于换位思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政策已讲明、道理已讲透,可群众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时,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是否用对了方法?
许多大学生村官站在群众的角度,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党的十八大代表、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周晓琳当上村官后,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她怀揣着民情日志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用脚丈量民情,亲身体验群众的冷暖,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村民高成素为给患有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背上沉重债务,想吃低保又不符合政策,因此对干部很有怨气。周晓琳了解情况后,改变只解释理由的方式,转而替她申请了大病困难救助,由此解开了老人心头的疙瘩。
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应当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群众的困难。只要我们真正沉下心来,真心体会群众的疾苦,坚持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就一定能找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钥匙。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院子村党支部副书记 赵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