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辽宁省普兰店市夹河镇李沟村委会的账面上赤字13万元;2008年6月大学生村官王高喜来到了这里,决心带领乡亲们打一场“翻身仗”。三年来,他用肚子里的“墨水”,为小山村书写了一个神奇的“翻身”公式。2011年9月,村委会的账面上实现盈余100多万元。
“如今,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村官阿喜’。”日前,当记者来到李沟村采访时,该村老支书何新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村民也七嘴八舌地插话,“自打村里来了村官阿喜,许多老大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他上任第一年,每天都到农户家走访、唠嗑,最终解决了小张屯12个老上访户的土地赔偿问题。”
“第二年,他又通过招商引资,为大张屯的河道上修起了水泥桥,1700多个乡亲再也不用划船过河种地了……”
一张写字台、两个老式的布沙发,墙上挂着一台破旧的风扇。在王高喜简陋的办公室,记者看见他正在整理各种各样的表格。“怎么不用电脑操作?”面对记者的提问,王高喜淡淡一笑:“村里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好起来,能节约就节约一点,我所有的工作材料全靠手写,一样保质保量做好。”
在和王高喜交谈中,记者注意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台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工作日程:9月7日,为秋收修路、组织乘凉晚会;9月8日,动物防疫宣传;9月13日,去镇里办事。
王高喜和这一方热土有着不解情缘。“我就是夹河镇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女,2002年,从河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进企业工作,每次放假回家,都感觉家乡总是老样子,就琢磨着有机会为家乡出点力。2008年,听说招录大学生村官,我就报了名,通过了考核,来到李沟村。”王高喜并不健谈,回答记者的问题,总是很简单。当记者想了解他的工作情况时,他想了半天也没说出自己究竟给村里办了哪些大事。
但是,当他谈起带领村民致富的心得时,顿时滔滔不绝地“掰”出一笔笔经济账,眸子里都闪着光彩,“俺们村家家户户都养猪,每户每年出栏二三十头,但都是小贩上门收购,把价压得挺低。年前,我将为村里引进一个大型养猪场,到时候会有固定的屠宰场来收猪,咱乡亲们家养的肥猪价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乡亲们都以种植大豆、玉米这些传统作物为主,一年一亩地纯收入也就五六百块钱,而一亩地的大棚蔬菜每年能进账3万多块,政府还有补贴。但是老百姓总担心投资大,不敢上马,我正和一个老板谈蔬菜基地建设的合作,这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王高喜一想到村里的发展规划,就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