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三着棋赢得“开门红”
2011-11-11 12:00:00

  至今还记得大学毕业离校那天,宿管员阿姨“不死心”地问我,脸盆、被子卖不卖?我回答说:“不卖,这些家当还得随我下基层呢。”2010年9月10日,我把这些家当通通塞进了一个大旅行包,来到了韶塘村。一年的“村主任助理”工作,让我从一个懵懂单纯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村官,感悟良多。

  随身带着“村情本”

  “韶塘村人口2541人,留守老人65人,留守儿童243人,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这是我通过挨家走访后了解到的情况。到村后,年届花甲的村书记张进生为我传招:“想当好村官,先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要把村里大小巨细变成一本书,吃进肚子里”。

  为此,我随身带着“村情记事本”,在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惠农政策、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时,都记上几笔。比如,帮陈大妈送计生奖励时、给养猪的老张上门推荐《养猪大全》时、帮高考完的三妹子网上填报志愿时……哪家生活有困难,哪家孩子在上学,哪家还有剩余劳动力等等,都一一记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和乡亲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不再称呼我为“张助理”,而是直接喊我“张妹子”。

  心要沉到“绿田埂”

  如果说,选择当村官带有一份激情与憧憬,那么,实际工作需要的就是一种责任与坚守。农村工作纷繁复杂,要想做好,我觉得最关键是要把心沉到田埂上。

  今年春天,村里计划修一条砂石路。修路方案很顺利地在村民代表会上通过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问题却一个接一个出现。村民思想不统一,加上资金筹措不到位,工程拖了半年多,都没能开工。我主动请缨啃这块“硬骨头”,反复上门宣传修路的好处。闭门羹吃过,冷言冷语受过,但毫不气馁。从筹措资金到做通工作,从组织工程施工到工程验收,忙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人也瘦了一圈。但是看到修成的平坦大路,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说心里话,即使晒蜕一层皮我也愿意。

  致富要有“真功夫”

  农村工作既有繁杂琐碎的一面,也有富于创造性的一面。如何发挥优势,帮助村民致富,这是我工作以来考虑最多的问题。同时,我觉得这一点也是衡量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韶塘村村地处赣江附近,有养鱼的传统。为了提高养鱼专业户的技术,我与镇水产部门联系,经常组织养鱼专业户培训。去年年底,村里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成后,我上网下载了大量关于科学养鱼的电教片,定期播放给养鱼专业户看。还引进了樟树市一家鱼产品食品公司,投资100万元生产鱼干等礼品,预计年产值可超过500万元。如今,我们村已形成养鱼户技术培训、鱼销售、疫病防治一整套服务网络,养鱼专业户达50多家,成了全市闻名的养鱼特色村,全村老百姓人均增收3000多元。

  提及一年多的“村官”心得时,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扎根农村,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过方言这一关还是相对容易的,最难的是要耐得住寂寞,以及坚强面对亲戚、同学、朋友之间的攀比。我愿用柔弱的双肩担起村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江西省樟树市阁山镇韶塘村副书记张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