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脐橙之乡”美称的福建屏南县寿山乡降龙村脐橙、芦柑受天气影响严重滞销,为了帮助果农摆脱困境,降龙村的大学生村官上微博寻觅“婆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10万多斤芦柑、15万多斤脐橙仅仅16天时间就销售一空。
近段时间,类似这样的村官上网求助的新闻不断出现。去年底,云南禄劝县撒营盘镇大量土豆、草乌因为扩大种植面积,产量猛增导致滞销,当地大学生村官发微博求助;福建漳州市东屿村的毛木耳受出口、天气影响滞销,1000多万斤毛木耳堆积如山,村民忧心如焚,大学生村官给多家媒体写信,希望得到帮助;上海崇明一农户的草莓因为产量猛增遇到销售难题,五六千斤草莓面临烂在地里的风险,大学生村官近日在微博上为他“吆喝”……
综观这些案例,我们在为大学生村官为民排忧解难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摆脱这种事后被动的局面,在当初确定种养品种、规模时就做足功课,做好与大市场的对接工作,掌握营销的主动权,以避免农产品滞销现象一次次地重演。如果类似上网求助的做法被反复使用,就会产生求助疲劳,久而久之效果也不佳。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产销对接体系,做好“农产品生产规划”,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长远之计。
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已经意识到了“农产品生产规划”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付诸实施:有的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有的组建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提高话语权;有的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的事先签订合同,以销定产,合理确定种养规模。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例如成都双流县正兴镇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之前一直采用传统销售模式,该镇大学生村官通过包装和品牌创建,吸纳本地村民和10余个农业合作社联合经营,目前已拥有注册地理性商标2个、精美品牌包装5个,建立直销点2个、田园超市1个,营销网络辐射了全镇400余户农户,年销售额达到72万元。
了解信息、利用信息,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相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为解决农产品营销难不断探索新路,帮扶最好帮在关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