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林镇农户分红现场。(米林市委组织部供图)
4月初的雅鲁藏布江两岸,雪山巍峨,桃花粉红,春天如约而来。西藏林芝米林市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如同春天一般丰盈多姿。
“就像开车必须有一个把握方向盘的司机,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而言,基层党组织正是把向稳舵的‘司机’。”米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术洲说,米林市深入实施乡村干部“一抓两促”能力提升行动,帮助基层干部提升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驱车去里龙乡朗贡村,一路伴山逐水,风景旖旎。作为自治区“固边兴边富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朗贡村依托边境村镇建设、国边防公路建设契机,通过机械租赁、发展农家乐、壮大养殖业等举措,组织全村参工参建,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0万元,户均分红超7万元。
派镇格嘎村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村党支部书记罗布说,“去年村集体仅通过经营观景台和温泉两个景点就创收150多万元,现在村集体账上有钱了,村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更多了,再也不用向上级政府伸手要钱了。”
米林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开花,不仅是账面上数据好看了,更探索了可复制的路径与办法。
强村弱村“抱团”,即是其一。2024年,里龙乡里龙村与康桑村联合成立了机械租赁公司,将村民的机械集中管理,公司去年盈利超40万元,带动就业20人。而在米林镇,米林村、东多村、帮仲村联合建立建材销售合作社,推选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作为管理人员,从2018年开始,入股村民每年享受分红收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分红2439万元。
村里用“能人”,村外引“老板”,也是米林各村党组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径。
走进羌纳乡西嘎门巴村藏纸加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忙碌。加工厂负责人多登说,藏纸加工厂生产的笔记本、唐卡等畅销全国,在这里打工的13户村民年均增收3.6万元。村民格桑卓玛向记者展示精美的藏纸灯笼,“光是一张藏纸就能卖50元呢,很受游客欢迎。”多登介绍,下一步,西嘎藏纸加工厂还将拓展木艺加工、藏香生产,并发展民俗体验和藏家住宿项目。
派镇索松村位于雅鲁藏布江边、南迦巴瓦山脚下。2017年底,索松村致富能人德吉旺姆建成公尊德姆农庄,村民和村集体都入了股,一下子带动村里106名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差不多在6万元。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位于米林镇雪卡村,是由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尼玛创办,推行“统一培训、统一提供菌袋、统一指导、统一回收”模式,带动周边4乡7村200多户村民从事白肉灵芝种植,每年帮助农户增收460万元。
集体经济大发展,让村民品尝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走进羌纳乡巴嘎村林麝养殖基地,一头头棕黑色的林麝在栏内欢快地跳跃。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分泌的麝香被称为“软黄金”,每克市价超600元。2023年开始,巴嘎村引进公司,建成示范养殖基地30多亩,带动村民务工、分红双增收。“我在基地负责喂林麝,月工资4500元,去年分红4.8万。”村民扎西平措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他的银行卡到账短信,满脸自豪。
巴嘎村产业不仅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落户巴嘎村后,建成700万尾鱼苗存塘量的繁育基地,100个左右鱼池都是满的,年产值340万元,并带动了14人就业。村后备力量久米表示:“这个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国家重大项目落地,未来还将带来更大的市场。”
截至目前,米林69个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50万以上村占比达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45元。米林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村民特别是潜在的致富带头人跟着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一起成长,市场意识提高了一大截,这也是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本报记者 车婧 周静文 通讯员 张宪坤 实习生 周霞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