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成长 | 像树扎根乡村,如鹰搏击长空
2024-02-02 15:10: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郭梅(后排左一)和孙涛(后排右二)为村内留守儿童举办“庆六一”趣味运动会。(大岗村村委会供图)

  师傅:郭梅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徒弟:孙涛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徒弟谈收获

  “多做实事”,这是刚到大岗村时,村书记郭梅反复叮嘱我的4个字。如今,在村工作了两年,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实”字的分量与难度,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只有将青春的脚印踩在泥泞的田头,才能站稳基层第一班“岗”,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大岗村北临风景优美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处于沱湖湿地风景区与五河县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的双重核心位置。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大岗村农家乐建起来了,柏油马路铺起来了,村民活动广场完善了,乡村旅游搞起来了,但还面临着乡村旅游链条不完备的现状,仅靠发展农家乐,只能“吃一顿就走”,难以支撑和带动整片旅游业的发展。还记得,我刚到村里的时候,村子正在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村部也在维修,四处都是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村民、陌生的工作,我心里只有三个疑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

  如何快速融入角色、找准定位?在迷茫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从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开突破口。我像个小跟班一样,每天跟在村书记郭梅的身后,从施工监督到后期运营,忙碌的身影在各个角落穿梭。很快,我不仅掌握了基层工作方法,也获得大家“能吃苦、肯干事”的一致评价。项目完工后,在郭书记力荐下,我承担了村里讲解员的工作。两年来累计讲解100余次,用自己的话解读“皖北水乡、和美大岗”的悠久历史,讲述大岗拼搏发展的动人故事。

  美丽乡村的热度,很大程度受益于文旅节庆活动的开展。2023年的“五一”,大岗村举办“蚌埠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季暨2023年首届五河县沱湖龙虾节”,我从前期方案敲定,到中期活动实施,再到后期宣传报道,全程参与到活动中,并帮助村里开发了龙虾垂钓、露天烧烤等游玩项目,吸引游客2万余人。通过这次活动,我听到“拔节”的声音,感受到生长的力量。

  让我快速成长的还有一件事。郭书记给我压担子,让我参与圩后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部分项目的负责人,前期我一直在思考,规划设计怎样才能既体现乡村特色,又符合民意“最大公约数”,还不是“千村一面”。到了施工阶段,更多的大事小事、难事急事接踵而来,比如征地面积测量问题、两家界限不清问题、施工方与村民发生冲突问题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只是移一棵树,都要考虑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这样一来,简单的工作也变得棘手。

  难事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事情吓倒,缺乏过硬作风。这时郭书记对我说,“要想做好调解工作,得先看人的眼神。心底有了判断,再决定怎么劝。有时需要双方都在场,有时就得分别做工作!”郭书记的“工作经”成了我做好矛盾调解工作的“法宝”,那段时间,只要村民有诉求,我24小时随时上门。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户钉子户,老两口住在一处临时搭建的房子里,很不安全,房子还是违建性质。连续一个多星期,郭书记每天中午拎着菜,带着我到村民家中边吃边聊,有时还帮老两口搞卫生、干农活,最终老两口同意搬去城里儿子家住,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圩后美丽乡村已经进入了最终验收阶段,大岗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产业发展是乡村的根基。大岗村人口和土地规模有限,产业发展既不能天女散花、乱铺摊子,也不能盲目跟风、追求眼前效应。考虑到村里有种植艾草的传统,去年4月,大岗村发力艾草种植产业。郭书记告诉我,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不能干只给自己脸上贴金、老百姓得不到实惠的项目。于是,村党总支从保护群众积极性角度出发,放眼长远,理性投入,走“先试点先行、再全面铺开”的路子,带领村干部前往怀远县包集镇与五河县申集镇调研艾草产业项目。回村后,村党总支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艾草产业发展方案,最终通过开发田埂、坝边等闲置土地,试点种植了10余亩艾草,既美化了生态环境,又给村集体带来增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两年,我走到群众家中访一访,走到街头巷尾聊一聊,步入田间地头看一看,改掉了“庸、懒、散、浮”的毛病,用实干点亮了青春梦想。“多做实事”4个字不仅成为我的座右铭,也激励着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师傅有话说

  还记得小孙刚到村时,我又喜又愁。喜的是现在农村工作材料要求高、电脑操作多,来了一个高学历的年轻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愁的是,这么一个城里娃,能不能适应农村工作?但是,两年相处下来,小孙有了很大变化:从“小萌新”变成了“老把式”,从局外人变成了村里人。虽然我是他师傅,但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我是村书记,小孙是助理,是我的好帮手。这两年大岗村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各项产业发展项目让村子一季有一季的美,一年胜过一年。但是项目多了,随之而来的各类申报材料、考核材料也多了,幸好有小孙在,不仅帮我们做了很多案头工作,也收纳整理了很多大岗村的图片、文字资料。特别是他制作的《大岗村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PPT等多媒体)》帮助大岗村荣获“安徽省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称号。

  我是老人,小孙是新人,是我的好学生。村里的家家户户,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到。谁家闹什么矛盾,我一听就能知道个大概。还记得他刚来时,就经常跟着我进村庄、下田间,天天带着小本子写写画画。渐渐的,他从最初的一问三不知,到现在村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都如数家珍,甚至有些问题是我忽略的,他还能提醒我。记得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我们办一个假期学习乐园吧,我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没人来,便随口说让他去试试。他一边联系本村的大学生愿不愿意做志愿者,一边在微信群里发布公告。第二天,不仅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报名,还来了10多位小朋友。现在这个假期学习乐园已经办了两期,受到很多村民的好评,后面我们也会继续办下去。

  我是土秀才,小孙是研究生,是我的好老师。我了解村里的家长里短,小孙熟悉国家各项政策方针。有时候遇到新问题,我习惯用老办法去解决,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但是他思维活跃,总会给我提供一些新建议,向我介绍别的地方的成功经验,他还对我说,这就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说,大岗村家前屋后有很多撂荒地,我一直想带老百姓尝试艾草种植。他在网上找了一些附近地区的成功案例,建议我们先“取经”,再盘算。我们去了怀远、泗洪等地考察,发现艾草种植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顿时信心大增。回来后便试着开发了10余亩艾草种植项目,明年预计扩大种植规模。

  两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小孙越来越像我们村里人。虽然我很希望他能像一棵树,扎根在大岗村,但我更希望他能够像一只雄鹰,搏击长空,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 李慧 整理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