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乡记 | 博士返乡“裁”汉服
2023-09-15 09: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胡春青在整理汉服

  谁也没想到,金属材料加工专业毕业的胡春青博士,与汉服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切源于2014年的一次探亲。

  当时,还在读书的胡春青,回到家乡山东省曹县大集镇胡楼村走亲访友,发现村里不少年轻人靠着做电商售卖演出服走上了致富路。胡春青和妻子孟晓霞说了这一变化后,也决定尝试一把。

  说干就干!他注册了自己的淘宝网店,从老家亲戚那要了表演服的产品照片,美化了一番挂上网。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成交了第一单。“当时是凌晨2点多,‘叮咚’一声来订单了,特开心,激动地在家里转圈。”

  “无心插柳”的举措,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业务量接连增加,孟晓霞索性回到胡楼村,全职打理网店,一人包揽设计、生产、布料、辅料,胡春青一边在外读书,一边兼做线上销售,网店平均每年销售额70多万元。小两口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然而,创业并不只有甜头。2015年,胡春青接到了一个做800条演出服裤子的订单。他买来斜纹布,把800条裤子裁剪做完,发货之后却收到买家的反馈:只要一深蹲,裤子就开衩。“问了一圈专业人士,才知道不同布料的斜纹会有差异,我们买的布料羊毛纤维较高、韧性较差。”胡春青和妻子牢记这次教训,更加用心地投入到演出服制作当中。

  2018年,胡春青完成学业,回到了家乡,正式开启创业之路。从两地配合到并肩作战,夫妻俩网店生意扶摇直上。和他们的创业历程几乎同步,整个曹县的演出服产业链也日臻完善。2019年,曹县演出服销售量已占全国份额的70%,成为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

  繁荣的市场,却让胡春青隐隐担忧:演出服同质化严重,如何破局才能让网店持续发展?胡春青将视线投向了汉服领域,觉得这是个新蓝海。

  最初接触汉服,胡春青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虽说我是博士毕业,但实际上对于汉服,我是一窍不通啊!”有一次直播介绍汉服文化时,孟晓霞念错了一个字,引来网友一片炮轰。调整心情后,两人拼命学习传统服饰手艺、形制等。“当时,我几乎整天泡在博物馆里,看出土文物,翻阅资料查看文物介绍,看每个朝代流行什么纹路,每种纹路代表什么意思,总算一只脚踏进了汉服大门。”胡春青说。

  新的发展机遇来临,2022年,胡春青推动成立曹县汉服协会,带领行业从无序竞争转为良性发展。“汉服是一个新兴产业,前期会磕磕绊绊,大家的关注给我们按下发展快进键,督促着行业发展更规范。”

  以此为契机,胡春青又有了新的想法:不同形制的汉服产品应该差异化发展,“有的做唐朝齐胸襦裙,有的做宋代女子襦裙,有的做明朝进士巾袍,每个商家都找准一个赛道,精心耕耘,总会得到收获。”

  2020年,胡春青的博士生导师和同学来到曹县,从惊讶到认可,胡春青给导师交上了一份惊喜的答卷。“我怕导师觉得我不务正业。没想到导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以前学的是材料,现在做的也是材料’,这话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胡春青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胡博士汉服工作室,将其视为宣传汉服的一个窗口。“博士生返乡做汉服,也算是个热点话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汉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如今,工作室已带动周边1000多名村民从事汉服生产,大踏步走上共同富裕路。

  本报记者 尹丹丹 倪怀成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