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 | 一个个文体符号,一次次振兴起跳
2023-09-01 14: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村超、“村BA”、龙舟赛、山歌赛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异军突起,是乡村体育的盛景,更是民族文化的华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动能。

  不少村党组织书记认为,无论是传承经年的文化传播符号,还是打造全新的文化传播符号,只要能促进农户增收,“新符”“旧符”,都是“好符”。

  “新符”崛起

  去年以来,乡村篮球赛在贵州、青海、河南等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村民们坚持在农闲时节举办赛事,不收门票、不设门槛,不做商业外租,常常是“篮球不散,人就不走”,被称为“天亮文化”。全新的乡村体育文化,丰富了精神、和谐了乡村。

  打造文化“新符”不能急于一时、只重眼前。台江县台盘乡党委书记雷黔敏说,始终坚持“村BA”姓“村”的台盘村民,一直坚持自组球队、自筹经费,自主负责竞赛组织和气氛营造。村“两委”负责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引导村民规范组建篮球协会和赛事组委会,乡党委政府则做好赛事举办的报备和审批,统筹做好环境卫生、安全保卫、交通劝导、应急处置及医疗救助等工作,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这两年,随着“村BA”的出圈,台江的“鲤吻香米”、“苗菇菇”果蔬脆、“姊妹茗珠”茶叶等“黔货”成功出山,围绕“村BA”创作的“村宝宝”“66”篮球服和银饰、苗绣等文创产品上架热销,台盘村包括周边村寨甚至县城的宾馆酒店,小吃摊位生意同样火爆。今年赛事期间,台盘乡各餐饮店日均营业收入达2.8万元以上,临时摊位商贩营业总收入600余万元。

  还有不少地方正在探索将新的文体潮流嫁接传统元素。浦北大片荔枝果园丰收季,在北通镇高林村,一场“荔枝杯”篮球比赛燃爆周边村屯,周边共10多支队伍参赛,奖品包括猪肉、鸡鸭、新鲜荔枝等。赛事由村党支部书记龚有庆邀请本村能人牵头组织,村里的干部党员以及普通村民都做了志愿者。龚有庆说:“一场“村BA”,能吸引1000多人现场观看,直播平台也有上万粉丝。大家放下手机,走上球场,放松身心。”在浦北县,很多乡镇开始建设提升篮球场地,串连办赛。此外,浦北“跳岭头”“舞青龙”等风韵浓郁的民俗文化,也通过赛事表演环节收获了更多关注。

  盘活“旧符”

  除了打造新型乡村文体活动,盘活传承已有的乡土文化符号,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另一个发力点。

  赶集曾是很多乡镇的传统文化经济活动,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乡镇人口外流较大,乡镇文化活动人气越来越难集聚。江西省修水县山口镇把赶集作为集聚人气、凝聚人心、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抓手,每月2日、16日的两次赶集再次成为山口及周边乡镇群众自发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山口镇党委书记余秋锋说,山口在赶集中积极做好文化传承,让山口扣肉、手工扫帚、簸箕编织等非遗文化项目得以传承。同时,积极引进县家庭联合农场等商贸主体,将县内企业及合作社的产品加入本土农副产品市场,增加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收入。

  他表示,让旧的文化符号活起来、火起来,有两个共性问题。一是场所问题,比如山口镇的最早赶集活动是在山口老街进行的,后由于街道狭窄无法承载迁至新集镇,此次历史文化老街修复也把赶集场所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二是活动深化的问题,即让民俗活动发挥助力增收的最大效益。“我们打算加大力度,把山口赶集发展成品牌文化活动。”

  不少村党组织书记告诉记者,挖掘整理既有的民俗与传统文化,重在将它变成特色鲜明的村庄“IP”,适宜传播。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也一直想搞一个类似村BA这样的体育活动。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说:“东施效颦总归不是办法,还是要搞出自己的特色,既然没有那么多钱请来头部网红,还不如推出我们自己的明星”。2016年,以甘蔗为特色农作物的田洋村因歌曲《甘蔗哥》而成为“网红”,生动活泼,动感时尚,充满闽南风情。据此,田洋村设计出“甘蔗哥”IP形象,深度融合“甘蔗精神”和“科举元素”,并打造甘蔗文化节,有效扩大田洋村甘蔗知名度,把特色产业变成了金字招牌。

  从作词、谱曲、MV拍摄到后期制作,4分钟的片子耗时3个月,村干部、老党员、普通村民共百余人参演,没有要求一分钱报酬。这让陈水让既感动又深受启发:“文化振兴必须有村民的参与。”

  把人联结在一起

  和传统的“节庆经济”一样,这场各地打造村庄IP的风潮,首要目的还是着眼经济发展,旨在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吸引了超高流量,今年已为台江带来20万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在贵州紫云县,一场名为“五峰杯”的足球赛连续举办时间长达34年,近几年每年都为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旅游收入。村超的数据更有说服力。5月以来,村超为贵州省榕江县带来了60多万游客、2亿多元的旅游综合收入。再有,湖南省汨罗市的一个小镇,因龙舟形成20多个企业的产业集聚区。今年的贵州省镇远县龙舟节还没有新数据,去年这里3天比赛就创造了3亿元的收入。

  只有扎根地方特色,才有可能凝土聚沙,让“流量变现”。湖南省浏阳市最具代表性的名片是烟花,浏阳市关口街道占佳社区把足球和烟花结合在一起,在2016年建成足球场,自此年年举办村级足球锦标赛。由于该球场位置是观看浏阳焰火燃放的最佳位置之一,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吸引了近100万名游客前来这个“烟花足球场”。

  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蚕桑文化旅游节,打破了往届传统的活动模式,推出蚕桑市集、汉服派对、自由露营地、皮划艇体验、“村BA”表演赛、民谣之夜、烟花篝火晚会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尽情享受美好的田园时光。新丰乡乡长阎璐说:“打造文化IP的辨识度知名度其实很费劲,基调是日拱一卒,同时也要创新,这次文化节,就让本土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唱了主角。”

  乡村文化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台盘乡乡长杨胜文说,他们也在思考,不能把“村BA”做成快消,应定位为农民的、民族的、全国的体育IP。“未来,台盘村始终坚持‘村BA’姓村、以赛扶农。我们坚持打球看球都从热爱出发,让体育回归体育。”

  “村BA”、村超、龙舟赛等乡土赛事,最重要的功能是将人们联结在了一起,这种人际联结或许不可用金钱来衡量。正如四川省峨眉山市到村任职选调生周马云桥在日记里记录的那样:“亚军队扛起了一头大黑猪,冠军队牵起两只肥羊,季军拎着嘎嘎乱叫的土鸭,架子鼓演奏《海阔天空》,篮球场上舞动《本草纲目》,全场高唱《我的祖国》,激动的情绪涌上心来,我的眼眶充满热泪!”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林华维 倪敏 李慧 周妍 华贤东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