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是开始 好日子还在后头
2020-04-23 09:38:00  来源:人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早上5点半,家住山西岢岚县阳坪乡阳坪村西头的卜翠英就忙碌开了,先打扫自己负责的责任区,再洒扫自家庭院,烧水、做饭。丈夫尹贵成在护林合作社,6点半就要去种树,出门前,要给他带好水和干粮。院内有两片菜地,地已经翻新,很快就要下种了,每年,这里黄瓜、西红杮、葱、豆角,应有尽有。西边的菜地里,靠墙的一株樱桃树开花了,为这座农家小院平添了许多生机。

  作为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心集镇之一,阳坪村先后并入石盘头、下寨、王兰沟、赵家洼等村的易地搬迁户,村里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全覆盖,通村硬化路、乡卫生院一应俱全。卜翠英一家是从王兰沟村搬过来的。2017年11月,新房子在修建的过程中,她和丈夫就悄悄来看过两次,“一直盼着搬家,以我们个人的力量,挪穷窝那是想也不敢想。”说起这些,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根据标准,她家分到了4间正房,大门正对的就是进村的柏油路,十分敞亮。他们搬进来时,沙发、衣柜、厨卫、被褥等基本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我们想到的,不敢想的,乡里都给办到了。”

  尹贵成患糖尿病,卜翠英自己静脉曲张,两人身体不太硬朗,药不离身,好在看病的费用大多可以报销。如今,她在村里当保洁,丈夫参加护林合作社,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县城广惠园的扶贫车间打工,媳妇在县城某超市当收银员,孙子跟着她在本村小学上学。去年一年,夫妻俩做保洁、参加合作社的收入加上各类补贴,一共获得30597元的可支配收入,全家生活向好。

  夫妻俩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干,让日子越来越好。卜翠英说:“我们赶上这好光景了,咱不能就等政府帮咱,日子要再过不好,那可就只能怨自己不争气了。”

  灵丘县独峪乡张家湾新村村民张润合

  现在的生活感觉就像吃了蜜

  见到张润合时,他正在成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清理羊圈舍。“上午5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6点,一天的活就是清槽、添料、加草、饮水、清理圈舍、拌料、查看查看羊是否有异常情况,活儿是一点也不累。”张润合乐呵呵地说。

  张润合是灵丘县独峪乡张家湾新村人。2017年,独峪乡将包括张家湾村在内的5个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168户实施易地搬迁,搬迁点就设置在张家湾村村前。村民们习惯将安置点叫作张家湾新村。

  “我家先前就住在张家湾村的自然村鹅毛村,距离主村5里地,村里二三十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年前的老旧房。”69岁的张润合手指着山沟一脸凝重地说。

  2018年秋天,一栋栋漂亮的新楼拔地而起。按照规定,张润合家只出了1万元,就分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新居。“一辈子没住过新房,而且这回住的是楼房,11月份搬家的那一天,我乐得就像个孩子。”

  刚搬进新居不久,村干部来到了他家。“他们问我身体怎样,能不能到村里的合作社养殖场干活,咱一辈子苦活重活都干过,养羊那点事算个啥,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想起当时的情景,张润合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合作社一个月给我固定工资3000元,去年一年我就挣了3.6万元。一辈子了,从没有一年挣过这么多的钱。”张润合说,“有钱了,日子也就好过了。中午不想做饭了,就买饭吃。冬天咱也能吃得起青菜了。我还买了辆电动三轮车,五分钟就到了养殖场。现在的生活感觉就像吃了蜜。”

  灵石县静升镇阳光集贤苑小区居民李有柱

  住楼房就要有住楼房的样子

  “以前一直没有房子,现在住上楼房了一定要珍惜,我每天都要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住楼房就要有住楼房的样子。”在灵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静升镇阳光集贤苑小区居民李有柱的新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

  李有柱是马和乡尽林头村的贫困户,早年妻子患病离开人世后,李有柱独自一人,一边照顾孩子,一边靠着打零工偿还为妻子治病留下的债务。因为生活穷困,他始终没有建起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直借住在亲戚家废弃的窑洞内。住在里面,生活条件艰苦不说,还非常不安全。

  2017年灵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启动,李有柱被告知可以去申请摇号分房,并且还是楼房。当时在分房现场,领到近50平方米楼房钥匙的李有柱笑得合不拢嘴,不住地说:“我有新房子了,这是真的!”

  李有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新家,“搬迁时,政府已经对房子做了装修,卫生间贴了墙砖,马桶、洗脸池什么的都有。今年计划装一个热水器,这样就能在家里洗澡了。”李有柱说,县里的帮扶工作队还通过小额贷款、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措施对他进行后续帮扶,帮扶干部们也经常给他介绍一些零工增加收入。现在,儿子也找到了工作,靠着资产分红和努力打工挣来的钱,父子俩正一点点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临近饭点,李有柱开始给儿子做饭。说起儿子,他特别感叹,早年因为家里贫困,儿子四十多岁还没有结婚,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收入也逐步稳定了,儿子结婚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为把日子过好,他和儿子做了明确分工,他负责做家务和打一些零工,儿子在外努力工作挣钱,争取早点把儿媳妇娶进门,剩下的就等着安心抱孙子啦……

  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陈启付夫妇

  住在新房里太方便啦

  “住在新房里太方便啦。”这是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陈启付的妻子刘花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原来的简陋窑洞,到现在的崭新楼房,住房搬迁给他们家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陈启付夫妇都已60多岁了,妻子刘花平早年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为照顾生活不便的妻子,陈启付只能在附近打零工,收入有限。夫妇俩原本住在山上,出门就靠步行,加上他们住的窑洞上方有十余米的土崖,经相关部门鉴定,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决定对其进行住房搬迁。

  其实在搬迁之初,陈启付夫妇一开始有些顾虑。住了近40年的窑洞虽然简陋,但有着一家人的记忆,窑洞可以说是他们老两口的寄托,加之从原来的六口窑洞、一家大院变成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在他们看来,房子变少了,没有了院子,心里总是觉着不得劲,不愿搬离。后来经过大家伙的劝说才搬入新居。

  现在,夫妇俩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环境。地板被擦得干净明亮,物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厨房里老两口已经在忙活着做中午饭,他们时不时说说新生活带来的变化。

  住进新房让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刘花平说:“原来的家由于地势较高,自来水管不能接进家里,只能到村里的集中采水点担水吃。”老两口每天早上要担够全家人一天吃的水,很不方便。住进了新房后,自来水接到了灶旁,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刘花平在家就能照顾自己。

  交谈中,夫妇俩始终面带微笑,处处流露着生活的幸福。对于未来的生活,他们夫妇充满了希望,两人说:“国家已经给予了我们家太多的帮助,我们也将尽自己能力去劳动、赚钱,努力把日子过好,不给国家添负担。”

  闻喜县桐城镇桐香苑小区居民周怀群

  做梦都没想过能住进县城

  “白天,小区里宽敞的健身活动广场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晚上,灯火明亮,三五成群的居民在跳广场舞,比村里热闹,生活也很方便。”闻喜县桐城镇桐香苑小区居民、53岁的周怀群脸上笑出深深的皱纹。

  “桐香苑小区是闻喜县15个移民搬迁的一个主要安置点,先后搬迁石门、后宫、裴社等乡镇贫困群众近300户。”县扶贫办主任仇张太介绍说。

  周怀群家原来住在后宫乡下院村,他们村群岭环绕,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少雨,没有产业支撑,村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居住在沙渠河畔的窑洞里,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主要靠天吃饭。

  周怀群说:“我是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4口人,两个儿子都已到成婚年龄,村里条件差,找对象不容易,孩子们虽在外地打工,我与老伴也耕作着村里的16亩旱地,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实施后,在2018年春节前,周怀群家乔迁新居,住进了桐香苑小区。“活了半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能住进县城的小区。”每当说起搬迁的事,周怀群心中都充满感激之情。

  如今,周怀群每天开着购买的三轮车,在县城街上打零工,给居民搬家、拉货、送家具,能挣钱的小生意他都去干,而且诚实守信,兢兢业业,从不含糊,每天收入200余元,妻子赵俊燕在县城饭店打打零工,减轻家里的负担。

  “搬迁了,干农活离村子远,但比较起来,在城里办法多,收入也高,生活更幸福。我觉得越是困难重重,越要咬定目标使劲干。”周怀群充满信心地说。(作者为芦燕娟 田沁梅 王鹏 马明清 遆国宁 许越峰 李亚鑫 王琪琳 卫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