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贵”牌蔬菜从这里走向全国
2019-12-06 10: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秦强 记者 倪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银河村距离银川市区只有9公里,马振锋是村上颇具威信的村书记,也是村里温棚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多年来,借地利优势,他带领银河村从一个产业空白的小村庄,发展到家家户户经营蔬菜大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如今,银河村是贺兰县乃至周边多个县市的“菜篮子”基地,宁夏著名商标“金贵”牌蔬菜从这里走向全国。

 

马振锋在菜棚里和村民交流

 

  书记带头种菜

  虽然离市区很近,但在2002年以前,银河村村民收入渠道狭窄,主要靠种粮过日子,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600元。马振锋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一班人考察论证,决定依托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温棚蔬菜产业。

  起初,村民们只是观望,马振锋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效果也不尽人意。大伙抛出了种植技术难、启动资金少、效益不确定等一连串问题。马振锋意识到,只有身先士卒,才能“带得动”。

  马振锋卖掉了家里的农用车,筹措起步资金后,带头建起了20栋蔬菜温棚。自己学技术、选品种、跑销路,一棚蔬菜一年下来就能赚1万多元。经济效益最有说服力,村民们羡慕之余吃了“定心丸”,纷纷种起蔬菜。

 

  家家建房买车

  马泽红属于最早成功的一批人。起初,他在村里养牛贩牛,投入大但收益不高。看到书记带头发展温棚的前景后,马泽红立即跟进,不到五年,在村里率先干出了规模。家中买了小轿车,还在县城买了楼房,成了致富的榜样。

  “以前种稻子小麦,只能维持生活,没几个余钱;种温棚后,家里能供子女上大学了,还买了新车。”村民耿胜利提起生活的变化,满面笑容。

  村民张京生有出去打工的经验:“在外要找份好的工作太难了。现在在家里安心种菜,忙起来的话,还要从外面雇人。”这样的日子,他说以前想也不敢想,“家里也照顾了,钱也挣上了,对我们来说是最满意的生活。”

  菜篮子里闯出致富路,小蔬菜鼓起村民大腰包。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换来了农民生活大变化:家家新建了砖瓦房,开上了小轿车,用上了小货车,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抱团经营”闯市场

  种菜面积扩大、产量增多、结构单一,如何化解市场风险?马振锋带领村党支部成员,牵头组建了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依托全村现有蔬菜大棚基地,建设一个辐射带动周边的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和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建成冷链配送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好设施绿色精品蔬菜这篇文章。

  说干就干!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温棚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等形式,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形成“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村两委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元组织起来,由“单打独斗”,转为“抱团经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最终形成了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及超过2000平米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对延长蔬菜保鲜期、调剂淡旺季市场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该村特色瓜菜种植基地超过4000亩,过半为日光大棚覆盖,瓜菜年销量超2000万公斤。

  村党支部还适时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引导大家正确育苗、定植,科学防治病虫害,并通过无公害生产提升蔬菜品质。村里打出的“金贵”牌无公害蔬菜,逐步供应到上海、浙江、山东、山西、青海、湖南等地,走进了大型农贸市场,端上了城里人的餐桌,在赢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赢得了较好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018年,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支部威望高了,为民办实事有底气了,村里为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保险,每年还拿出10万元用于村里的环境卫生保洁。群众出行难、灌水难、饮水难问题,都陆续得到解决,银河村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先后获得“国家级依法治理先进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