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石桥市铜匠峪村第一书记孙涛:从新闻人到村里领路人
2020-08-28 10:2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本报通讯员 钱隆 杨怀月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孙涛与农村有着不解之缘。过去,她是辽宁广播电视集团乡村广播新闻部监制,每天编发各类农村新闻。现在,她是大石桥市建一镇铜匠峪村的第一书记。从编辑部到田头,一个新闻人是如何当好村里“领路人”的?

孙涛和村里的孩子们合影

  点滴小事收获信任

  2018年5月,孙涛来到铜匠峪村。该村由4个自然村屯组成,村民居住分散,村里80%是山地,土壤贫瘠,人均收入较低,村级集体经济为零。

  刚到村时,孙涛向村两委打听村里的情况,得到的回答却是“以后你就知道了”。尽管吃了“闭门羹”,但她并不灰心,自己开车 “走访”。“一圈跑下来,大半箱油没了,有些村民住在山沟深处,车开不进去只能步行。”孙涛回忆说,走完4个屯,她瘦了七八斤。

  通过走访,孙涛不仅摸清了铜匠峪村的情况,还收集了100多条建议,更增加了压力。有些村民甚至直接问她带钱了没有。在他们看来,驻村书记不带资金过来,就是走过场、做做秀。怎样才能获得村两委和村民的信任呢?孙涛琢磨了两晚,决定从小事做起。

  2018年6月下旬,村里树宇果蔬合作社种植的100亩反季节白菜喜获丰收,但遭遇销售难题,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就会烂在地里。孙涛连夜坐火车赶回沈阳,下车后直奔各大企业,最终一家酸菜加工厂表达了购买意愿,但明确提出要看样品。孙涛顾不上休息,赶回村里带上白菜再次与企业洽谈,大白菜销售难题总算解决了,帮合作社挽回损失20多万元。

  第一次走进村里的红旗岭小学,孙涛看见操场上坑坑洼洼,简易篮球架东倒西歪,教室内墙皮脱落。孙涛多方联系,筹得16万元资金对教学楼进行修缮,还联系沈阳一些公益组织,为孩子们捐赠文具和体育用品。村民闫增春的儿子被查出肝腹水,孙涛带头捐款,共筹得3万多元医疗费……

  点滴小事铸就口碑。就这样,孙涛渐渐走进了村民心坎里。

  发展产业强村富民

  铜匠峪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过去村民多种植玉米,由于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常常是“好地得三分,孬地当柴烧”。老百姓穷,村里更穷。孙涛打算发展新产业。

  孙涛了解到,原本村里打算上马蔬菜大棚,却因缺乏资金而停摆。孙涛多次跑市县相关部门,帮助村里成功申报到营口市村级集体经济“孵化池”试点项目,拿到40万元扶持资金。2018年9月,蔬菜大棚建成,当年产值13万元,纯收入6万多元。随着周边村子果蔬产业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下降,今年孙涛又申请资金,将蔬菜大棚升级为食用菌大棚。孙涛说,种植滑子菇、木耳等,收益相对高一些,每个大棚获利约2万元,村里有30个大棚,年底有望给集体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有一次,孙涛在网上看到丹东地区利用蓖麻养蚕致富的消息,便寻思着能否在铜匠峪村复制。孙涛了解到,蓖麻耐贫瘠干旱,抗病虫能力强,种植成本低,存活率高。蓖麻种子可以榨油,还是化工、冶金、纺织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于是,她到丹东实地考察,并向农科院专家请教,证实铜匠峪村的土质和气候很适合蓖麻种植。准备大干一场的孙涛,没想到多数村民却持观望态度,她决定自掏腰包带头试种。那段时间,她起早贪黑“泡”在蓖麻地里,20多天后蓖麻全部破土,长势喜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孙涛的示范让蓖麻养蚕庭院经济在铜匠峪村顺利推进。她引进辽宁耕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免费将蚕种发放给贫困户和村民,每户年均增收3600多元。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