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靖宇县大北山村第一书记高世龙: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2020-09-18 09:4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张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高世龙办公区拐角处,有一面红缎锦旗,上面写着“悉心指导 贴心服务 爱心助农 尽心尽责”十六个大字。这是前不久,吉林省通榆县新茂村谢大娘托同乡捎到长春的。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谢大娘家的鸡蛋滞销,没有销路就没有收入,急坏了的谢大娘辗转找到高世龙。高世龙派专人上门收购鸡蛋,并组织直播活动,帮谢大娘解了燃眉之急。

  谢大娘为什么会找到高世龙呢?这要从高世龙的“双重身份”(吉林省靖宇县大北山村第一书记、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会长)说起。

高世龙(左)“直播带货”推介农副产品。 许畅 摄

  2016年1月,高世龙被吉林省广播电视台选派到大北山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小村落,大北山村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高世龙说:“2016年以前,大北山村几乎都种玉米、大豆和杂粮,一家一户种植规模小,效益也差。”

  高世龙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两万字帮扶计划,积极推动村民改变种植结构,多种人参、天麻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可村民们并不相信什么策划书,也不相信村干部的创新思路。高世龙只能带领党员干部率先种植,第一年人均花费5000多元,却卖出了20000多元的好价钱,收益比过去翻了几番。看到收益的村民们也纷纷改种人参、天麻。就这样,种植结构的调整拉开了大北山村脱贫致富的大幕。

  有一次高世龙从县里开会回来,看到村里几位贫困户冒雨在高速路口出售野菜。原来他们上午上山挖野菜,下午只能卖2个多小时,卖不出去的山野菜隔天就烂掉了。高世龙说:“看着几位老人吃着干粮,喝着凉水,我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拔不掉这里的‘穷根儿’,实在对不住大北山的乡亲。”

  第二天,高世龙便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建设村集体致富项目,大家一致同意建设山野菜加工厂。高世龙求助“娘家”——吉林省广播电视台,筹措到37万元项目资金,建起了包括6个工作车间、265平方米的山野菜加工厂。贫困户通过采摘、加工、分红等形式走上致富路,摆摊卖山野菜的村民全部脱了贫。

  随着加工厂逐渐发展壮大,经营项目也逐步增多,形成人参、天麻、灵芝、蓝莓等七大产业。高世龙注册了“老农夫”品牌,聘请省台主持人担任形象代言人,在长春、北京等地举办品牌推介会,提升了产品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当年就创下了6600万的销售额。

  为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高世龙多次联系专业电商公司,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聘用4名大学生担任“掌柜”,打造“品牌+媒体+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品牌引领,“老农夫”与省内23家企业达成合作发展联盟,推出的系列产品达到102个,截至目前累计销售2.1亿元。

  高世龙探索出的“品牌+电商”实战经验,不仅让大北山村开拓了脱贫新路径,也吸引众多第一书记前来取经。“我们的大米、蘑菇也是东北特色、吉林佳品,但就是卖得不好,这可咋整?”面对第一书记们五花八门的烦恼和抱怨,高世龙有了“抱团取暖”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谋划筹建,高世龙带领全省148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万名村书记,成立了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打造了“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平台。

  如今在吉林省,第一书记变身“带货主播”,并非什么新鲜事。原汪清县吉兴村第一书记王纵鹏,就有过20多场直播经验,他说:“在协会,大家拧成一股绳,为吉林农特产品打‘call’代言,帮助企业和农民破解发展难题。现在大家不仅干劲足,信心更足!”

  黑木耳、稻花香、玉米油、黄豆酱……林林总总的吉林特产摆满了协会的货架。高世龙带领协会积极与农特产品企业合作,搭建起直播带货、电商推广、渠道对接平台。同时,根据地方特色制定“个性化”方案,打开了农特产销售新局面。

  “以前,农村电商运营模式和售后管理都不正规,现在可不一样了!”高世龙介绍说,协会下设“四部一司”,即人力资源服务部、综合服务保障部、线上运营管理部、线下运营管理部和本色科技有限公司,协会还主导开发了全功能电商平台——“第一书记代言”APP。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电商大管家’,未来更要在全网建成最优质的吉林农特产品‘云商城’!”高世龙信心十足地说,如今流量就是“新农资”,直播也成了“新农事”。主动拥抱互联网,让电商成为推销农副产品的尖兵锐器,必能铺展出一幅更为壮阔的乡村富美图。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