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开展农超对接,为何遭到冷遇
2013-09-13 10:08: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李天池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农超对接”已经有多年,这本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近年来却遭到农民和超市的冷遇。哈市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力求缩短“菜园子”和“菜篮子”的距离,降低流通费用。但治标难治本,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难度太大,无奈另寻他路

  在哈市呼兰区富强村的蔬菜塑料大棚里,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喜光正在和社员一起采摘番茄。“现在合作社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品牌,销售途径也更广了,一点儿也不愁卖。”王喜光一边熟练地采摘番茄装篮,一边说,“合作社现在可以将产品销往农贸市场,或将蔬菜制成礼品包装,走高端精品路线销售等多种销售途径。”

  话语间,他对“农超对接”的销售方式只字未提。此前,王喜光一直是“农超对接”的忠实拥趸者,非常希望合作社的蔬菜产品能通过超市走出一条品牌之路,提高销量。当被问及“农超对接”目前如何时,王喜光停下手中的活儿,迟疑了一下说:“‘农超对接’难度太大,我们今年没有和任何一家超市进行洽谈,现在销路不愁,品牌也已经叫响,今后也不打算再走‘农超对接’这条路。”

  高门槛,挡住农民“入超”路

  多家曾寄希望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现在纷纷敬而远之。一位合作社负责人道出原委:“虽然超市和合作社之间实行提前预报蔬菜价格,但价格的最终制定权还是掌握在超市手中;进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门槛费高,资金回笼期长;另外,进入超市的蔬菜所产生的损耗都要合作社自己承担,这些都增加了农户的负担。”

  2008年合作社成立之初,王喜光经过努力,成功与一家本地超市签约,2009年开始与一些国际大型连锁超市进行洽谈,但他们发现“入超”的门槛极高,条件苛刻,利润也低,只好无奈放弃了与超市的合作。

  一家规模较小的合作社负责人说:“如果超市需要10样蔬菜,而我们的地里只有两样菜,那剩下的8样菜,只能从批发市场配货,但是价格肯定高,这就失去了‘农超对接’的意义;另外地产菜有季节性,不能终年供应,根本无法满足超市需要。”

  缺少政策支持,农超双方难主动

  不只是合作社对“农超对接”不积极,超市也不十分情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负责人说:“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配合政府的‘公益活动’,利润少点但只要不赔本就行。”

  哈尔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还没组织对接会,只是去年‘哈洽会’期间,曾举办过一次‘农超对接’,当时有30余家农民合作社与超市对接,但不知道双方今年是否仍在合作。”对于“农超对接”农民合作社态度由“热”变“冷”,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哈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所以双方都很难拿出热情去对接。

  有专家表示,“农超对接”存在的不平等对话问题,必须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来解决。他认为,当合作社成为一支主导力量,会有效地改变农民单打独斗、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现状,这将带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农超对接”已经不再是合作社的“入市”首选,一些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已经开始“多腿”闯市场,在有关部门资金的扶持下,在市区里开起了蔬菜直销店,不仅价格低于市场价,更能让市民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安全的本地菜;此外,一些合作社还积极参加农博会、哈洽会等各类展会,以展会为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让更多市民和企业了解,叫响知名度,拓宽销路。

责编:车婧